2009年11月28日土曜日

千里姻缘一线牵

布布结婚了,就在这短短的半年中。
大家都很惊讶,也有些安心,因为至少可以确定她
会留在日本,大家不会相隔千里万里。

上星期有事去富山,几个朋友相约为布布结婚庆祝
一下,于是就找了个日式餐厅,象征性地吃了顿饭。

布布的先生与我先前预想的不太一样。他虽然看起来
善良温和,对布布体贴温柔,像是理想的先生,思想
上却有些太过老实,不像是布布会喜欢的类型。但是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两人又长得很相像,某些地方惊
人地相似。看得-出来,他很看重布布,虽然有些地方,
他们如此不同。

想起曾经喜欢的作家亦舒写过的句子,人们爱过的是
一些人,与之结婚的又是另一些人。不是说结婚的伴侣
不是相爱的人,而是让我们心动,魂牵梦萦,刻骨铭心
的爱人总是在爱恋的时候,真正到人生伴侣,或是因为
缘分,或是因为理性,我们总是会选择在当时最适合的
人。又或者,即使是曾经爱到刻骨铭心的人,结婚后也
往往会变成另一个人。那么难道就没有真正心灵相依至
死不渝的爱人伴侣吗?我想还是有的,只不过,那或是
需要极大的缘分,或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而对于我们一
般人来说,或许得到幸福的最大障碍其实是在自己心里。

婚姻如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对他人的婚姻做出评判,就像
我父母,他们吵了一辈子,却在分开后开始彼此思念,
虽然在重逢后又开始继续争吵。

能成为夫妻是缘,那必是比一般人深厚的多的缘分才能
促成两个人携手走完人生路。曾听过一段闽南语的歌,
歌名是“伴侣”,两个人从青春年少,一直到白发
苍苍。中间经过多少风雨,而今尽在不言中。那份平淡
的深情,令人感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这样在千万人之中,牵住你的
手,当婚姻的缘分来临时,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

布布,祝你幸福!

2009年9月1日火曜日

相由心生

很久以前,有人跟我讲,相由心生,一个人到了一定
年龄,要对自己的外貌负责,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父母
给的容颜,而是代表了自身的心态,修养和性格。

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说,她讨厌不美丽的人,并不是
外貌的美丑,而是不具有美的魅力的人。我并没有对
美丑太多敏感,但是有些人确实是会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可能他(她)的五官并不属于英俊或美丽的范畴,却会
让人愿意亲近,如沐春风。

我相信这和天生的长相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因为很多我
身边的人,当你和她(他)接触久了,会发现其实他们
长的并不是你一开始看到的样子。我们看到的实际是他
们表现出来的气质,但是细看其五官,或是观察先天的
容貌,还是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当一个朋友把前发挽起,我会发现她的眉毛其实
很浓,个性其实很鲜明,并不是外表的小女生的样子;又
或者,在一个朋友家里住时,我会发现她骨子里其实是个
活泼的野丫头,但在现在,她表现出来的却是落寞与安静。
还有,一直以为是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其实却是个藏起来的
小美女;一直以为是拘谨呆板的小妹妹实际上却大胆热情,
只是在环境下收敛了许多本来的个性……

人,本来就有许多面,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会表现出适合
的状态而已。所以,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地观察人,无论是
认识或是不认识。认识的,我会好奇外表下掩藏的另一面,
不认识的,我会喜欢在当时的瞬间看到当时表现出的真实。

只是,我更多看到的,其实是一些被固化的特性。当它因为
某些原因最长久地被表现出来时,就会变得连其本人都认为
这就是自己固定不变的本性,而忘记了自己其实还可以改变,
或者至少曾经与之不同。而所有这些原因之中,最具有影响
的应该是职业或是身份,它们对人的异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当教师的会有一张教师脸,行为举止不知不觉就会与为人师
表相应:喜欢对人说教,讨厌被人教导;喜欢端庄大方的造型,
讨厌举止轻浮,等等。做领导的又会是另一副面孔,喜欢总
结性发言,喜欢众星捧月的感觉,喜欢听话的好孩子,讨厌
别人还会有自己的生活。其实不过是一出戏而已,“你方唱罢
我登场”,扮完一个角色还要再下场,却往往忘了拿下自己脸
上的面具。

当然,在扮演时是要尽可能入戏,忘我地演出的。可是真正
的生活又在哪里呢?每天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身不由己
的事,不过为“养身口,贻子孙”,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
自己的心呢?

相由心生,心没有了,剩下的就只有当时的戏子。当戏份结束
时,是否会忘记了怎样下场,再也想不起自己的初衷。

2009年8月26日水曜日

肝胆相照

近来有朋友说我有江湖气。被说之前还不觉得,回头想想
还真有些地方是这样。

不是喜欢打打杀杀,而是那种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豪情,
那种四海为家,有缘皆兄弟的胸怀。其实又何必人在江湖,
无论身在何处,心在人即在。

走了太久的路,见了太多的人,都已经开始迷失自己,找
不到最初的梦想。好在,总是在关键的时候,遇到肯踢我
的朋友,让我不会因为贪图安逸而忘却初衷。

鲁迅在遇见瞿秋白时,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人生得一知己
足矣,斯世当以同怀共视之。”是这样吧,真正的朋友,在
质而不在量,论心而不论迹。如当年的管鲍之交,只有真正
懂得,才会看到外在下的本质,才会真正有肝胆相照的情怀。

2009年8月6日木曜日

万物生

听到了一首很美的音乐,是萨顶顶的神香(藏文版)。在国外时间
太长,已经不知道国内的歌手,在网上才查到她的简历。很喜欢她
的主打曲—【万物生】,会觉得不是这世间的曲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MzUyNzI=.html

她拍摄MTV的场址是阿里的古格遗址。有趣的是,她在英国开演唱
会的现场布置得与这张图非常神似,如同是在千年遗址中唱出失传
的旋律。




蔡骏的小说【天机】中提及萨顶顶,说她在古格拍MTV时有过通灵
体验,似乎是当年曾生活过得地方。小说本身并不出色,但是这段
文字却还有些意思。萨本人对此事似乎也没有否认。
我不知道自己看到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是否会认出来,但是我相信
留下深刻记忆的人或地方会让人有特别的感受。它会一点点浮现水
面,而且愈来愈清晰。只是如今的我,已经没有当年看到前世故人
的神秘与兴奋。轮回本就是一件事实,而做今生该做之事,珍惜现
在身边之缘,才是我该坚守的地方。

2009年7月29日水曜日

家在何方

前两天去富山,布布说她要回国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是
由于多年没回去了,简直是笑容满溢,和平日判若两人。

我不由问她,回国就这么好吗?你不会觉得其实是你把它美
化了吗?回去后开始可能一切都美好,但是很快你也会发现
美中不足,最后可能觉得很多地方还不如日本。

布布想了想说,可能是这样。但是在国外漂泊,总是有不是家
的感觉。就像她在日本的姐姐,买什么都只是凑合,实用性强。
不像在国内的妹妹,只要是好看,只要是喜欢,先买了再说。

好像是这样。也许因为是学生,身边的朋友都如此,所居的宿舍
不能称之为家。走了就是垃圾,没有人会买太多。就连已经定居
日本的朋友,虽然也会是居家过日子,但是东西很少。不知是不是
因为日本人喜欢归纳整理。回想我在国内时,哪怕是住一个研究生
宿舍,也是一大堆书与唱片。

家的感觉是什么呢?古人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应该是安心的地方
吧。很多人都说回到国内就是一通吃睡,过着猪一般的幸福生活。
但是那毕竟是暂时脱离了现实,不可能一直都是这样过。

有日本的讲师说,他无论走到那里,离开多久,只要看到富山的
正本堂就像是回到了家。法轮阁的讲师也说,只想最终埋骨于此。
我也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不过在这里唯一让我感到亲近和熟悉的
只有佛龕,是在翻译室旁边那个很大的佛堂里,在那里会让我感到
真正的心安。

曾经在国内以为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以为永远不会离去。最终却是
留下了永久的缺失。回到父母的家也是家,虽然还是有暂时的感觉,
在日本的家却不是家,只是一个暂居的小窝。我的心依然在漂泊,
只有在佛前才会有短暂的停落。

什么时候才能安下这颗心呢?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亲鸾圣人所说的不动
之金刚心,任烦恼来来去去如浮云。

2009年7月23日木曜日

我要出壳了

今天终于忙完了研究室的事,算是正式放假了。只不过
因为还要写论文,所以其实是另一段忙碌的开始。

将以前写的博文整理了一下发出来,才发现已经很久都
没有更新了。或许是这段日子太忙,又或许是有些事情
来不及梳理,再加上有一段时间心境不佳,连文字都已
不太想见。

但是最近却有了些变化。我决定走出那个蛰居的壳壳,
再试一次。为什么不呢?我已经找到人生的目的,现在
又重新找到生命的活力。即使再一次跌倒或爬起,也不过
如此罢了。这世间这么多有趣而孤独的灵魂,再留一段
时间又何妨?

朋友推荐我读李天命的书,看了以后大笑。那又是一个不
按理出牌的人,特立独行,傲视天下,所思所行极是有趣。
最近将易中天的诸子百家36集大致听完,也是大笑不止。
真正的学问,当是这样吧。不会遮掩活泼泼的个性,却揭
示出深刻的本质。

其实还是有一些遗憾的。如果易中天有过气功或坐禅的体验,
或许他对老庄的诠释会有所不同。现代哲学还是偏于思辨,
总是离不开头脑和语言。其实心才是最重要的。

当语言静止,心就开始说话了。

2009年7月15日水曜日

似是故人来

下午突然想到这首曲子,是多年前听过的,林夕作词,罗大佑
作曲。

在网上查了查,才知道原来是陈德容最早的一部电影[双镯]的
主题曲。写一对惠安女子自小亲密,相约为此世伴侣,嫁人也
不变心。后来被迫出嫁,其中一个有感于丈夫的深情,逐渐远离,
另一个则因爱生恨,决心亲手杀死爱人再自杀。影片的最后是
那个女子最终因为爱人怀孕而没能下手,一个人投海自尽。
在她走向大海的时候音乐响起,就是这首歌。

90年代初期的片子,写的又是较早时代惠安女的故事,和现在
的生活应是相距甚远。但是爱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古代,又或者
说不论是在异性还是同性之间,演绎的其实都差不多。虽然这部
片子是个悲剧。

上大学的时候,曾在罗大佑自选集里听到这首歌,梅艳芳的粤语,
听不清歌词,已被曲中的沧桑吸引。后来找到歌词,深受震撼。
是这样的词,配这样的曲,如梦中惊醒,似前尘已逝。

今日再度想起,是因为又见故人来。心中却再没有歌中的惆怅与
悲喜。一位朋友曾对我说,即使是有缘之人不再相识,也依然是
有缘之人,所以更应该修满这一世的缘,才可以在下次见到时不
再遗憾。尽管并不认为修众生缘是生命的终极目的,还是非常感动。
有一个词叫做“一期一会”,过了就不会再来。我们能珍惜的,
只有现在。即使它并不圆满,甚至还充满缺憾。我会尽力珍惜身边
每一个缘分,但不会是为了修来生。安住于现在固然美好,却不能
解决最本质的问题。缘来缘去,但求初衷不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HJiPd2ADU&feature=related


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前事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
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何日再在,何地再醉,说今夜真美。
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幽怨。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么好。
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





2009年7月14日火曜日

外国人聚会

上周末和悠理开车到富山听法,早上很早就从东京出发,为了
能赶上晚上的外国人聚会。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巴西的两个法友到富山去工作,有很多
不适应的地方。我们在喝咖啡的地方经常遇到,于是悠理就建
议开一个派对,发散一下压抑的情绪。把这个消息向几个相熟
的朋友一说,立刻有很多人赞同。日本的文化,尤其是富山的
文化实在是很难相溶,求法的外国人多少都有一些压抑的地方。
但是又舍不得这个佛法,于是就只能尽力去适应。

悠理是最早听法的外国人。她父亲是马来西亚的华侨,母亲是
日本人。她会说中文,日语,马来语,粤语等四种语言,又是做
系统开发的,极其优秀。我们在路上一直不断地聊天,好象有说
不完的话题。她学佛已经有25年,一路历尽艰辛,不知多少次面
临绝望。一起听法的人中,悠理,我,みき、ビター年龄相近,又
都有跨文化的体验(不是外国人就是在其他国家生活过),不知
不觉就聚到一起来了。这一次聚会当然也少不了这四个人,大家
说好了在巴西的一个讲师家聚会。

一路上都是悠理开车。两个人一路欢声笑语,倒也不觉得疲累。
到了富山,先是去见翻译组的朋友。兔兔有事来不了,只有布布
和熊猫。熊猫没什么变化,倒是布布憔悴得更有味道了。

晚上的聚会是自带料理的集合,巴西的朋友们带了自己做的类似
芝士面包之类的主食。还有一种据说是从中国学来的,类似小型
果篦,中间是夹心的,加了火腿和芝士。美国的朋友做了豆子色拉,
我们几个又去巴西杂物店买了大块的芝士和烤肉。

悠理很快就发明了一种新吃法,就是将色拉和烤肉夹到巴西果篦
里吃。她推荐给大家,果然好吃,于是又有人发明烤肉加芝士,
色拉加西瓜等等组合。巴西的讲师不由感叹道,这种独创性在中国,
巴西和美国或许都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在日本却不一定。他们太
注重传统。或许是这样。或许这一点和感情上的内敛一样,都是让
我们这些外国人觉得压抑的所在。

但是日本人的文化传承确实做得极好。在中国的传统技艺,文化,
艺术,甚至书籍都已埋没在战火与运动中时,日本却保存了大量的
宝贵的文化财产。就连大藏经,其实也是由日本人保留下来的。

如何跨越文化的差异,承继真正的佛法的精华,这应该是我们所有
来自国外的学佛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2009年7月10日金曜日

散步

这几天和小马,苹果(就是台湾的晏君)天天见面,总是
约了一起吃饭。小马一天到晚总是笑呵呵的,毒舌的苹果
就总是拿她荼毒,挖了陷阱让她跳。小马会先跳下去,发现
上了当就会大叫。而我,要么笑着观战,要么推她一把。

苹果长得很像苹果,有一颗文学少女的心和一个运动少女的
外形。她总是活力四射,看着文文静静的样子,却极喜欢
运动,车里总是放着飞碟盘。


昨天因为发表,又是熬了一个通宵。非常痛恨写文章,因为只
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集中精神。本想今天好好睡一觉,好好修
养生息。谁知苹果和小马要出去散步,早上五点半去洞峰公园,
然后在附近的一家面包房共进早餐。据说还有台湾的静佳和雅
妏。那两个人我也见过的,简直就像我和小马的翻版。雅妏和
小马一样跳跃性思维,静佳则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幽默地敲她一
下。架不住两个人的软磨硬泡,只好答应早上早起。


虽然上了闹钟,还是在小马的电话打进来时睁眼的。一边叹气,
一边认命地起床,出门时还是迷迷糊糊。早上的空气很新鲜,
有很多人带着狗散步。小马和雅妏在后面唧唧咕咕地不知说些
什么,我和苹果她们走在前面,一边发呆一边欣赏美景。然后
小马好像突然意识到我们走的其实是跑步道 ,开始装模作样的
奔跑,而雅妏,无巧不巧地几乎在同时发现了鸭子,于是指着
小马的方向大喊“啊,鸭子!” 大家爆笑到几乎跌倒。

好像是刚来的时候和朋友来过这个公园,后来再没有心思了。最近
已经被苹果叫成“老人家”,不知道是不是心态已是迟暮。佛法说
心是一切的根源,言行皆听命于心。是这样吧。其实离第一次出国
不过十四年,却像是过了一生。那时候也是象小马和苹果她们一样
吧。很多很多朋友,每天丰富多彩,似乎每天没有新鲜的事物就不
是过了一天一样。是什么时候开始老去的呢?也许是“天若有情天
亦老”,太多的生死悲喜,消耗了太多的心力,就像李清照在夫唱
妇随的安定生活时,即使写相思也是“人比黄花瘦”这种活泼的词
句,而在最终漂泊流离时写下的却是一连串急遽的叠字“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直在寻找清明开阔的世界,而现在
或许才明白,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绝境,才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天。

给自己一点时间,找到将两个世界连起来的通道。应该说,它们本来
就是一体的,只是我的心将世界分隔开了。

2009年7月8日水曜日

一首美丽的歌

昨天又在研究室呆到很晚。在最忙碌的时候和朋友聊天。
谈到很多,最后她握着我的手说,如果你需要,我会在这里。

张爱玲说,爱情就是不早一步,也不迟一步,刚好发现对方:
原来你也在这里。其实友情也是一样。在什么样的情景下相遇,
什么样的心境,决定了什么样的发展和结局。

她说,她看到我时,我像是站在一片草地上,一个人,有风
吹过。孤独,却很美丽。似是等待,却不刻意攀缘。而在几年
前,她也见过我,那时似是和所有的人都有距离,并不疏远,
却从不挽留任何人或事物。她不敢接近。

或许是吧。这半年的富山之行,让我改变了许多。来日本七年,
从未有这样快乐过。这首歌是她推荐给我的,转送给所有的朋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6bARIaMhCM&feature=related

The Jackson 5 - I'll Be There

You and I must make a pact,
we must bring salvation back
Where there is love, I'll be there

I'll reach out my hand to you,
I'll have faith in all you do
Just call my name and I'll be there

And oh - I'll be there to comfort you,
Build my world of dreams around you,
I'm so glad that I found you
I'll be there with a love that's strong
I'll be your strength,
I'll keep holding on - yes I will, yes I will

Let me fill your heart with joy and laughter
Togetherness, well that's all I'm after
Whenever you need me, I'll be there
I'll be there to protect you,
with an unselfish love I respect you
Just call my name and I'll be there

And oh - I'll be there to comfort you,
Build my world of dreams around you,
I'm so glad that I found you
I'll be there with a love that's strong
I'll be your strength,
I'll keep holding on - yes I will, yes I will

If you should ever find someone new,
I know he'd better be good to you
'Cos if he doesn't, I'll be there

Don't you know, baby, yeah yeah
I'll be there, I'll be there,
just call my name, I'll be there

(Just look over your shoulders, honey - ooh)

I'll be there, I'll be there,
whenever you need me, I'll be there

Don't you know, baby, yeah yeah
I'll be there, I'll be there,
just call my name, I'll be there..

前世今生之三 你的样子(2)

自从发现他是第三个有缘人之后,我总是有意无意地靠近他
和他说话。我想再看到那个熟悉的微笑,或是在他身上寻找
一些似曾相识的蛛丝马迹。我甚至不顾礼仪,制造单独和他
相处的机会,希望得到一些足以让我想起什么的信息。

但是我深深地失望了。我再没有见到过那个笑容,也没有发现
现在的他和我看到的那个笑容之间有什么关联。他们完全是两
个不同的人,生活中的他和我甚至没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每一
天我们都会有一点点相处的时刻,但是每一次都没有找到共同
的认知。我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些什么,也许开始只是出于好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自己产生了类似心动的感觉。我会
敏感地知晓他的存在,甚至会因为他在身边而变得笨嘴拙舌。
我爱的明明另有其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明明没有任何心灵的交
集,我甚至不知让我心动的是现在的他还是曾经存在过的那个
虚幻的笑容,他的一举一动却都会牵动我的视线,我的心灵。

这算什么?我一次次地问自己。在我全身心地爱着一个人的时候,
即使只有回忆,也充满了幸福。然而这第三个人的出现,却轻易
地捅破了我一心想留住的气球,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样子。而最
惨的是,对方根本就没有认出我,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发生在心里。

新年的夜晚,我在房间里无声地哭泣。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
支点,我可以跷起地球来。我只是希望心里能有这样一个支点,
让我无论遇到什么痛苦都可以活下去,却原来,曾经深爱过的人,
再见时连回忆都不会留下。那么这一生我耗尽了全身力气追求的
又是什么呢?财产,地位,学识,名誉,所有这些都是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的东西,或许只有真正爱过的岁月,才会留下不可磨灭
的痕迹。是的,我曾经真的这样想,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那些爱过的岁月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久长。但是现在我终于
明白,甚至连这些都会在轮回中消逝。我们将不再是我们,即使
有缘再见,我们也回不到过去的自己。不仅是肉身,还有心灵。
佛经上说,十方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父母。那么如果不是相互遗忘,
我们的有缘人其实遍满大地。

在国内时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得了罗汉果位的高僧路过
一个娶妻的人家,这家人知道他是得道高僧,立刻请他坐到上席,
并请求他写些词句。得了宿命通的罗汉不由长叹,写道:
“六道轮回苦,孙儿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原来这个新娘曾是新郎的祖母,去世时心疼刚出生的孙子,放心
不下,又投胎来给他做媳妇。而席上坐的宾客曾经是他家宰杀过
的牛羊,现在来吃沦为畜生道的这家的亲人。

当时看这个故事时只是觉得有趣,现在却觉得无尽的伤悲。亲人
对面不相识,爱过恨过皆成灰。所有的一切都会在死亡时消逝,
无论我们曾为之付出多大代价,无论我们心中还存有多少依恋。
这一生追求的一切,到底有什么是真正留得住的?在一切的消亡
与毁灭之中,又有什么才是不会毁灭的幸福呢?

我在佛坛前坐了很久很久。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佛所说的绝对
的幸福。我看到自己的心坚硬而冰冷,我看到自己的善充满自私。
我曾经以为握住爱人的手就是一生的幸福,却发现走到哪里都找
不到心灵的安宁。尚未得到,已怕失去;曾经的潇洒,只是因为
未到情深处。即使终于能够放下,看淡,只求一点点温暖的回忆,
也已经连回忆都不可得。天地之大,竟无我可以安身之所;亲朋
虽多,却无一人可以生死相随。我感觉自己犹如置身冰封的旷野,
寒冷孤独而没有覆盖。我已经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再也看不到
光明的存在。心,只是一遍遍地在说,我不要再活着。

就在这时,我突然感觉到了佛的存在。他的光明轻轻地罩住我,
抚慰我,告诉我即使我自己都不愿再要这个自己,我依然是他
最最心爱的孩子。泪水成串地从面颊滑落,我终于哭倒在佛前,
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在离开富山的那一天,老师如常地讲解教学中难懂的问题。他告诉
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用自力的心相信的一切都会崩溃,连这颗
自力的心也会不断变化,不可能始终如一。“火宅无常的世界,烦
恼具足之凡夫”,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持久,唯有他力之信心绝对
不会消亡。自力的世界中不会存在万人皆同的幸福,自力的信心也
不可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所以善知识才会说让我们去“获得”
他力之信心,而不是去“相信”。这是为我而讲的法啊,在那一刻
我终于明白,如果这个世上有幸福存在,它就必然是他力的。是的,
在这个自力的世界中,正因为有了他力才会存在得到幸福的可能!

这,就是我遇到的第三个人。他摧毁了我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最后
一根心灵支柱,却又在同时为我指明了一条通往他力的宽广大道。

2009年7月7日火曜日

前世今生之三 你的样子(1)

自从我开始学习日本的佛法,不,应该说是亲鸾
圣人的教义开始,我就在期待着能够再遇到有缘人。

这或许是因为前两个人都在学佛上给了我太大的
助力,甚至可以说是带我走进佛门的人,每当我
在日本学佛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地期盼,
如果在日本也能遇到有缘人就好了。

可以说,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与欣喜,庆幸自己在
最痛苦的时候得遇真实的佛法之后,文化的差异,
中国佛法的影响,以及前一次留下的心灵创伤都在
影响我在这条路上笔直地走下去。我一次又一次地
摔倒再爬起,却总是在靠近时又突然发现其实还隔
得很远,于是终于在去年七月下决心休学去听佛法,
一直听到我明白了为止。然后,机缘巧合,我接受
了翻译佛书的任务,和我们的翻译小组开始了长达
5个月的幸福时光。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
的同时,也是我绝望的开始。在经历第一次信仰危机
之后,支撑我爬起来的,一个是这个佛法,一个是爱
情。它们是我的两大精神支柱,也是我心中最后的信
仰。但是这两个信仰,却在短短的5个月中几乎全部
崩溃了。

首先是佛法,我曾经以为做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
接触佛法,就会一天天靠近佛法,却在每一天中都发
现在幸福的同时充满迷惘。尽管我每天都在作善,尽管
来日本之后我从未象这样放肆地欢笑,尽管我身边围绕
着志同道合又情趣相投的伙伴,我的心依然没有丝毫的
改变。这个发现让我绝望。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得到
什么,这颗心都不会得到幸福——虽然这是老师在讲法
中经常讲到的,我还是曾经期望在佛的身边会有所不同。

然后就是爱情。在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之后,我甚
至相信如果没有佛法,我就是为他才来到这个世上。
他把我从山上的佛法带回了人间,他让我相信一生一
世的爱情的存在,让我真正明白婚姻本该具有的含义。
我知道这一生不会象爱他一样再爱另一个人了,即使
爱有很多种形式,即使我们之间只留下回忆,这份回忆
也会让我在余生中充满温暖,抱有希望。然而我遇到
的第三个有缘人却打破了这个梦想。

那是在一个雨天,出于某位好心人的提议我们几个人
去了海边。朋友们开玩笑地给我和一位男士照相,因为
是数码相机,这个照片在不久之后就传给了大家。我在
电脑上打开照片,突然好奇地想看清那位男士的表情。
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让我
心存好感却也有些畏惧,不知道他笑起来是个什么样子。

我连着点了几下放大的按键,他的笑容就这样一下子
呈现在我眼前。我如遭电击,惊讶得跳了起来:这个
笑容我见过的,他到底是谁?

之后三天,那个笑容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一
种如孩子般纯净的笑容,温暖而充满爱意。我能感知
到那是一种无欲的爱,如阳光照进我阴冷灰暗的心底,
一点点把藏起来的那个我引出来。我甚至感知到我们
曾经相爱过,虽然我记不起任何细节,但是如前两次
一样,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我的有缘人,确定无疑。

于是我开始偷偷地观察他,对他充满了好奇。他会教
给我什么呢?他会相信这样的天方夜谭吗?(待续)

2009年6月13日土曜日

镜子的法则

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做【镜子的法则】,是说自己身边
发生的一切,其实都可以在自己心里找到影子,就像是
在照镜子一样。所以,如果对外界不满意,先去改变自己
就是了。

今天下午给老师帮忙,有一个大四的学生写论文,题目是
中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老师希望我也在场。看了她的纲要,
想起我刚来的时候,根本不懂研究为何物,也看不到问题
所在,写的题目大得可容地球。真是汗颜。小心翼翼地给
她指出了一些问题,向老师望了一眼,发现彼此心知肚明。
我们都没有全盘否定她,但是都知道她根本连门还没有找到。

学了六年,第一次由衷对老师生起惭愧之心。以前有过隔阂,
有过厌烦,有过钦佩,有过感激,多少是非恩怨,回头看时
却只剩下感恩。她固然不够完美,我也并不出色;她固然有
冷静绝情的一面,却也有极其母性而保护的一面。我一直抱怨
她太过理性而不愿承担任何麻烦,但是其实她也没有拒绝任何
属于她分内的责任。

前几天,她刚刚拒绝了一个内蒙古的研究生继续留下,说她
学习没有热情,语言不好还不努力。而这个学生跟我谈时满
怀委屈:比她还差的孩子在别的老师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关怀,
老师给改文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什么自己反而被
嫌弃?我只能告诉她,那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做的。你
不能要求老师改变,老师同样希望你出色到足以争光,你不也
没有做到吗?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看清楚什么是重要
的和必须的,然后朝着它努力。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看着她,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我们总是希望周围的事物或是
人能够改变,其实,解决的钥匙始终在自己心里。

2009年6月12日金曜日

读博的素质

昨天与台湾的朋友,以及研究室新进的一年级生一起
喝咖啡聊天,谈到这个话题:读博到底需要什么素质?

自从4月份体检时认识了台湾的晏君之后,每次上完课
她们都会把我抓住聊天。有几次笑声大得把老师都招来
了,这几个人还不知收敛。今天是另一个一年级生小鱼
发表,我就是因为没有看资料才没去上课,她却缠着我
叫我给她讲,害得我花了一个小时恶补。结果按约定三
点钟跑到学校的咖啡屋,小马,晏君都到了,小鱼却溜
了。大家痛数小鱼的种种恶行,最后就谈到了这个话题。

正是招研究生的季节。日语的研究生不是指正式的学生,
是为了准备考试,先在老师门下学习的那一种。前几天
有好几个中国学生来申请,都是日语没问题的,我的老
师却叹了口气说,最多读到硕,读不了博士。她说,还
是心性太弱,缺乏热忱与韧性。

晏君说,在日本五年,据她的观察,能够坚持到最后的
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读博,并不是单靠能力,耐力,
体力,心力,财力,缺哪一个都不行。记得以前读过一
篇文章,说是在一个很优秀的班里,最后读到博士的往往
不是前几名,而是排在十几名的孩子。回想我中学时班上
的前几名,可能都在好单位就职了,或许也应该有读博的,
尽管不知在哪个国家。

不过我确实赞同读博的人其实并不是最优秀的人。空空常说,
看看身边这些歪瓜裂枣,尽是博士。人不可貌相。并不是所
有人都能忍得寒窗苦,坐得板凳穿。读博的人中,有的真让
人佩服,虽然自己没有那样的热情与梦想;有的也真让人可
怜,老大年纪还在读书,就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你别看
他在这里委琐困顿,回去几年后多数都混得像模像样。所以
钱钟书的【围城】套在今天也不失真,或许现在的留洋生比
过去的素质更差。

读博需要什么素质?在文科,或许只是要有足够的韧性与热情。
韧性好到老师怎么敲打都能承受,热情足够支撑度过倦怠期与
看不到希望的漫长过程。搞英国教育的一个教授说,写论文要
象写一个推理小说,没有悬念,没有高潮就绝不会有引人入胜
的结局。那就是说,读博还要有化枯燥为有趣的动力。当你读
一篇好的论文,就像读一首诗一样意犹未尽,恭喜你,你应该
已经可以出师了。

2009年6月9日火曜日

前世今生之二 师兄


从五台山回来不久,我就去了北京,并且在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就兴冲冲地跑到了寺院。

离我工作的地方最近的寺院有两个,一个是白塔寺,一个是广济寺。第一次是被名字吸引,先去了白塔寺。白塔寺的香火不是很盛,院内安宁静谧,
让人躁动的心不由得安静下来。而广济寺则不同,它是中国
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是个有名的寺院,院内院外都有很多
信徒和香客,甚至还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游客。

我去的时候是在下班以后,寺里正在做晚课。从正殿虚掩的
大门望进去,看到里边的人都披着袈裟。最前面的是僧侣,
排在后面的是在家居士,最后面是在家的女众,每个人都很
认真地在唱诵着什么,边唱边走。当他们走到我的对面,能
看清每一个人的脸庞的时候,我突然间被排在后面的一个女
子吸引。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门缝,正好照在她的脸上,使
她的脸颊呈现出一种圣洁而纯净的光辉。“净如莲花”。我
不由得想到这个词汇,与此同时,一种强烈的感觉呼之欲出。
是她,我要找的人是她。她应该就是我的前世有缘人。

这一次有了经验,我守在大殿门口,等大家一个个从殿里出来,
她排在最后一个。我跟上去,鼓起勇气,对她说:“我好像见
过你”。她笑笑,说,那就是见过的吧。我解释说,不是以前,
以前我从未见过你。她笑得更深,说,那应该是前世有缘吧。

我们在寺里谈了很久,不知道怎么会有这么多话说。天都黑了
还舍不得往回走,只是漫无目的地在路上继续聊。分手时我已经
知道了她很多情况,包括她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而她和丈夫
已经离婚。她是个孤儿,从小在舅舅家长大,认识我的时候,
她已经学了十几年佛。她给我讲佛法,讲自己皈依的经过,并且
答应我过几天带我去见她的师父。她的师父是国内有名的高僧,
在见到我的当天就给我单独举行了皈依仪式。就这样,我正式
变成了她的师弟,法名“慧岚”。

她的家离我的住处很近,在我在北京工作的两年多里,我经常
跑到她那里去坐坐。有了好东西会第一个拿去给她分享,反正
家人都在国外,唯一的亲人也就只有她了。她学佛很精进,每天
凌晨起来拜佛念佛,还常在夜间打坐,后来有一天她告诉我说,
某一次打坐时她看见我曾经守候在她临终的病床前,而她叫我女儿。

出国后,我没有给她打过电话,也没有写过信。心里有一个人,
不一定是在形式上,虽然我时常牵念她过得好不好,却相信她
自会有她的缘法。

但是在到日本第二年后的一个凌晨,我突然梦见了她。梦中的
她很年轻,有一头长发,正坐在镜子前梳妆。她似乎是在一个
小楼上。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小白脸,像是哪家的少爷,
使劲拽着她要她走。她不肯,却拗不过,眼看就要被拖走。我
在旁边都快急疯了,他们却看不见我。然后梦就醒了。我跳起来
就给她家里打电话,好久才接通。她的声音有气无力,说是早晨
突然病情加重,病得快要死了,身边没有人,昏沉中却听到一个
男人的声音说要拖她走。我又急又气,却帮不上任何忙,只能不
断地和她说话,不让她昏过去。听说,那之后,她的病就慢慢好了。
然后是我,在同一年的七月份面临毁灭性的打击。我在京都的桥头
徘徊,路人甚至以为我要自杀。不,我不会自杀,但是我的心已经
死了。如果不是遇到亲鸾圣人的教义,我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怎样。
而她,却在打坐中感觉到我有事,开始疯狂地寻找我。人与人之间
也许是有心灵相通这种事的,尽管在这一世我们已不是亲人。

后来我回国再去找她,她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她以前就说过
可能会移民,那就更是人海茫茫,不知到哪里去追寻了。

去年年底,我正在富山,又是一个凌晨,电话铃声把我唤醒。
才五点钟,是谁呢?我睡眼惺忪地接起电话,居然是她。她已经
和孩子定居加拿大,一切顺利,就是希望我也能在一起。我握着
电话,心里一直悬着的什么终于落了地。

四年前,当我为进不进佛法学院而徘徊时,曾经去看过师兄。
她说在前一天晚上打坐时,她听到了四句偈语:
黄鹤敲砖,正雁行愁,度脱生死,教子三千。
据她的解释,这是指我们两人。当时她正在拜金刚经,而我正在
为前途徘徊。她握着我的手说,这一世我们一定会修出来,让我
们共同努力。是的,师兄,这一世我们一定要出离六道,度脱生
死。请让我把真正的佛法告诉你,好吗?

2009年6月8日月曜日

人身难得今已得

昨天去富山听法,老师讲的题目是“人身难得”。
这段话出自华严经,原文是这样的: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世度此身。

生而为人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佛经里有一个“盲龟浮木”
的譬喻,就是讲得人身之难的。在大海深处,有一只双目
皆盲的乌龟,它生活在海底,一百年中只有一次会浮到海
面上来。海面上有一截浮木,浮木中有一个小洞,刚好够
乌龟将头伸进去的大小。这截浮木随着波浪在广阔的大海
上四处飘荡,无有定所。佛问弟子,有没有可能这只盲龟
在一百年一次浮上海面的时候,正好把头伸进浮木中的小
洞里呢?弟子说不可能。佛又问,完全不可能吗?弟子说,
在几兆年乘以几兆年的漫长岁月里,有可能会有一次机会,
但是概率几近于零。于是佛说,我们得到人身,比这只盲
龟将头伸到浮木的小洞中还要难。

按理说,人身这么难得,得到的人应该欢喜雀跃才对。可是
事实又是怎样呢?人们大多认为生而为人是理所当然的事,
甚至有的人还为此感到怨恨,认为若是自己不生到这个世上
就不会这么痛苦了。人们都在说生命是宝贵的,每年却有很
多人最终选择自杀。为什么生命宝贵?为什么不可以自杀?
真正能告诉我们这个答案的只有佛法,而听佛法的机会却极
难遇到。

那么,佛法又是讲什么的呢?可以说,所有的人从一生下来
就如同被扔到太平洋的中间,能看到的只有无边无际的海洋
和天空。处在这样的境地中的人只能选择游下去,就如同生
到这个世上来,我们如果不想死,就只能活下去一样。而,
朝什么方向游呢?力气会用尽,生命会终结。看不到陆地和
船只的我们只能紧紧抓住手中的浮游物,在它被风浪卷走后
再拼命抓住另一个替代。佛法,就是面对在风浪中挣扎的我
们指出了船只的方向,告诉我们,只要朝向这只船游,就一
定会得到永恒的幸福。

回来后告诉空空,感叹我们虽然听到了这个目的,并且越听
越认同这个目的,却在生活的牵绊中难以专一。空空说,他
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节目,主持人将五个小动物——小猫,
小鸡,小兔子,小猪和小乌龟分别放到跑道上,每一条跑道
都用挡板隔开,让它们一出笼子就只能顺着跑道跑,然后让
大家猜谁会赢。所有的人都猜猫或兔子,只有最后一个人无
可奈何地选了乌龟。等到打开笼子,第一个冲出来的是小猪,
它一下子就跑了一半路程。大家都给它加油,它却不冲了,
反而往回跑。然后就是猫和兔子,根本就不往前冲,兔子还
往终点看了一眼,猫理都不理,似乎说你们人的把戏我见多了,
别蒙我。小鸡倒是在跳,不过总是在原地转圈。只有乌龟,
目不斜视地往前爬,一会儿就冲到了终点。空空感叹地说,
没看这个节目之前,真以为龟兔赛跑的故事只是一个寓言,
现实生活中乌龟怎么可能跑得过兔子。但是亲眼见到,由
不得人不信,只有认准目标,一往直前,才会真正到达终点。
更何况,乌龟跑得一点也不慢,它一点也没有浪费时间。

确实如此,认准人生真正的目的,一往直前,才会取得最终
的胜利。我从柜子里找出悠理送我的小乌龟坠饰,戴到了脖子
上。从今天开始,我要向乌龟学习。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今生今世,绝不让自己再留下后悔。

2009年6月5日金曜日

前世今生之一 五台山


受到批评说读我的博客太累,好像不思索就显得不够层次。其实这并非是我的本意。我只是想有一个记录自己的生活的地方,我思故我在嘛。不过既然如此,从善如流的本人决定将目光从国家大事,文化差异等转到个人事宜上来。那就从我的前世今生写起吧。

在短短不足四十年的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三个特别的人。他们都是之前我从来没见过,也没有梦到过,却让我在见到时百分之百地确知那是我认识的人。不,不是那种类似“我们好像见过”,“那个人很面熟”之类模糊的感觉,而是从心里确知我认识他,只不过不知道他现在叫什么名字而已。

第一个人是在去五台山时认识的。

五台山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朋友拍下过天空的云
朵,是一条龙的形状,非常清楚。而我,是在那里看
到了菩萨。

那时候我正要从天津转到北京去工作,在两个工作的
空档,想去外地散散心。正好听父亲的朋友说慈恩寺
有一个去五台山的团,就去报了名。

我当时并不信佛教。虽然看过几本相关的书,总是有
些云山雾罩的,不大明白。但是因为之前在法门寺和
青城后山的经历(这段故事有时间时再叙),对佛教
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打算去寺里看看。

这个五台山的朝山团是一个为期五天的行程,来回都
坐大巴,单程要开十几个小时。我在早晨打的到慈恩
寺,一看见那个破大巴就开始怵头了。不过已经没有
回转的余地了,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车。车上已经坐满
了人,我在人群中寻找空着的座位,却在不经意中看
到了坐在窗边的一个男孩。他很干净,应该比我小,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我
的心就在说“我认识他”,百分之百认识他。然而,
他是谁?我迷茫地发现自己不知道他现在的名字。这
是在我过去的生活中从没遇见过的事情,如果有别人
讲这些我一定会说他胡扯,但是它就这么发生了,就
像我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手一样明白无误。我大概
愣了有好几秒钟,告诉自己这不可能,然后找到一个
空位坐了下来。

一路上我都没有与他交谈。我不知道该怎样和他打招呼。
如果我说:“我见过你”,会不会被认为是一种搭讪呢?
我就这样远远地观察着他,看他安静地望着窗外的风景,
车停下休息时搀扶不认识的老人下车,温和地回答别人
的询问。于是我知道了他曾在上海读过大学,刚刚毕业
(应该比我小六岁),已经学了四年佛。他身上有一种
非常安静平和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靠近。

车到五台山,大家都累坏了。我们是住在一个叫做殊像寺
的寺里,这个寺最特别的就是它的正殿里供奉的文殊菩萨
像。据说当年塑像时,工匠怎么也塑不出满意的头像,却
在吃饭时无意间看见天空中的云彩就像活生生的文殊菩萨。
于是他立刻用手边的荞麦做了一个头像,而后在用泥塑时
再也塑不出同样的效果,最终就用这个荞麦像塑了金身。
我听后仔细地观察了一下,确实是栩栩如生。

转天开始就是爬山拜佛,大家都是结伴而来,唯有我和
那个男孩落了单,于是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找了一
个机会,我很不安地告诉他初见时的感觉,他轻声笑了,
说,第一眼看到我,他就知道是前世有缘人。“真的有前
世吗?”我似信非信。“那你又如何解释我们的相遇呢?”
他笑着说,“这一世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但是我确定我
认识你,不在今生。”我无语。这种感觉太奇怪,可是它
是真的。我记不起与他的任何一个过去,只是清楚地知道
我们认识。

就这样我开始听他讲佛法,讲三世因果。所有我的问题他
都耐心地回答,包括为什么要拜佛,是不是迷信等等。到
了第三天,我们已经成为好朋友,我对佛教也开始入门,
决心努力作善。从餐厅里出来,外面雨过天晴。我无意间
抬头一看,发现天空中的云彩竟然和殊像寺中的菩萨一模
一样。我大惊失色,指着天空说不出话来,他却淡然一笑,
继续前行。我们坐在树丛里聊天,他微笑着抚摸身边的树
木,告诉我它们在欢笑;我痛斥现在的人们用恶俗的颜色
粉刷古老的寺院,怀疑是否还有真正的佛法,他却告诉我
只要传法的人和听法的人在,真正的佛法就绝不会消失。
短短的五天,他教给我太多。分手的时候,我难过地问他
到了北京还有谁给我讲佛法,他认真地看着我,温和地说,
你自会有你的佛缘。

那之后,我真的遇到了第二个人—师兄,却只在回慈恩寺
时又见过他一次,就再也没遇到过他。我没有他的电话,
也没有他的地址,却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这个
带我走进佛门的人。虽然我不知道前世与他是什么样的缘分,
但是我相信我们一定曾经有过约定:不论在哪一世重逢,
愿我们都能结下深厚的佛缘。

2009年6月4日木曜日

为了忘却的纪念

今天是一个纪念日,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纪念刘和珍君】,那是
一个相似的故事,而当年他们要建立的,或许
正是后人要推翻的。

当年的一切正在被时光忘却,人们更多在关注自己
当前的生活。或许,我们更应该担心,当年的隐患
已经成倍地增长,如果再次爆发,又会是什么样的
状况?!【山坳上的中国】已经出了日文版,原书
在中国虽是禁书也还可以找到,然而它的作者却有
20年没有再公开发表文章,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失
去了发言的权利。

我没有资格发言,因为我不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
然而就算是见证了,也只会是冰山一角,看不到全
貌吧。看过了电影【天安门】,看过了众多的记录,
已经没有了当年听哥哥的朋友讲述时的义愤填膺。
就像冯骥才曾说过的,应该给文化大革命建一个纪念
馆,把所有的历史留下来,让同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又或许,我们不能保证历史不会重演,历史总是惊人
地重复着。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让后人从更多的角度
读解历史,知道人性的善良与丑陋,坚强与脆弱;
知道没有纯粹的抽象的人,那里面的每一个都可能
是我们的缩影。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文化大革命还是六四事件,
它们都不是单纯属于中国人的历史。它是在特定的
情况下的人的历史,它属于整个世界的进程。

2009年6月2日火曜日

国保

早上发生的一些事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觉得昨天
的博客有些偏颇,所以今天又打算写一些。

上午正好有时间,就去了市役所,打算把上半年的
国民健康保险费交了,顺便帮朋友问些事情。先是
一个工作人员很和气地过来问了要做什么,然后她
找了对应的人过来接待。我们的事很简单,一会儿
就完了,于是我开始为朋友问。在日本,所有加入
国保的都有生孩子的补助费,一次性发放30万日元,
不管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都给。我的朋友怀孕期间
在日本,生产时回国了,她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而且
据说还需要怀孕时在日本医院检查的证明,她都没有。
但是一问工作人员,人家很清楚地说,只要她是用
同一签证回来的,而且一直加入国保,肯定会得到
这笔补助。也不需要什么手续,只要出示中国正式
医院开的出生证明并附上翻译就可以了。

日本现在这种医疗方面的手续确实非常简单,另一个
朋友做膝盖手术,花了100万,自付30万。由于有规定
说一个月医疗费超过5万的部分全部由政府报销,所以
他去申请了一下,钱很快就回来了。这是关系民众生活
最基础的方面,日本做得确实不错。

但是如果碰到少数人才会碰到的,个别的事情,他们的
对应就显得不太灵活。早几年曾经出过这样的事件,一个
菲律宾女子嫁了日本人,怀了孩子,她没有去医院检查,
也没有母子手册,结果孩子出生后得不到国家的承认,
没有日本国籍。她联合一些同样境遇的母亲和孩子打官司,
最终终于得到了承认。

不管怎么说,人家的政府还是对应的。中国的国保,制度
上比原来改进了不少,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用的
药尽是自费药不说,看个感冒都能花到一百多,而天津的
最低工资才五六百人民币。真要生个病,怎么活?要是加
入民间保险,进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想要拿钱那是太难,
那个时候就开始讲规矩了。

日本也有久病不起,拖累家人而自杀的惨剧,其中大部分
都是老人。而中国则净是农民,生的还是能治好的病,每
当看国内新闻看到这些都忍不住叹息。

生老病死固然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事实,但是由于制度与
腐败造成本应更长的生命早夭,却是经过努力可以避免的。
当然其前提是,生命延长是为了什么,我们是否会因此得到
幸福。

2009年6月1日月曜日

规矩与变通

昨天晚上从东京回来,空空去接我,正好他要和几个朋友
聚会,大家就一起去常去的烤串的地方喝酒。

因为开了车,我一口酒都没有喝,而其他三个人到结账时
都有了一点醉意。我拿出朋友给的两种打折券,因为是经
常来的中国店,就让店员给算一下是便宜两千合适,还是
打七折合适。店员很快回复说是打七折合适,因为已经超
过了一万。

没想到付出去打折券,却告诉我们这张券必须有给我们券
的本人在才可以使用。这原是一张店员优惠券,我的朋友
在这家店打工时给的,上一次有事帮了她一个忙,她就特
意拿来送给我。没想到还必须她本人到场。我解释说上面
有她的签名,但是店员就是一口咬定说这是规定。

本来一般情况下都会放弃了,但是那天大家都带了些酒意,
连我这不喝酒的都有些昏沉,于是就争了起来。其实这个
店大家经常来,以前的店长非常照顾,总是送一些甜点或
是汤品,而且这种打折券据说他们以前也用过,没出过问题,
这次可能是因为新换了店长。如果是日本人,他们的规矩
大于一切,大家烦闷之余也就永不再来;但是中国人一般
做生意灵活,尤其是对同胞都比较照顾,这样不通融的还
是第一次碰到。

空空吵得最凶,非让店员把店长叫出来。店长马上就出来了,
是个白面书生,一脸的规矩和正气。双方一下子就吵了起来,
声音很大,空空拽着人家的袖子让人家坐,借着酒劲把衣服都
拉皱了,那架势看着象要打起来。白面书生沉了脸,说是要
叫警察。这一下火上浇油,大家全怒了。

我拉住空空,止住那边的两个朋友,对店长解释这张券的来历,
同时也连敲带打地挖苦了他一下。他们没有彻底对员工讲明白,
本来就有责任;发那么多打折券,就是为了让员工带客人来,
虽然是客人来了员工没来,最初的目的总是达到了。规矩是死的,
人是活的。在这种地方向日本人看齐,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事后回想,也是一种迁怒。学日语这么多年,见了不少在
日本学了规矩的呆子。中国人是太没有规矩,日本人又太规矩。
一个是自由散漫,难以成事;一个是墨守成规,难以成大事。
但是在中国讲日本的规矩,那是天方夜谭,在日本按中国的方法
行事,也会出问题。所以那个店长如果讲规矩,人家是在日本,
也是没有错的。大家之所以气愤,估计是当自己人当惯了,突然
被当成了外人,心里不平衡。

话说当时形势急转直下,那店长听了来龙去脉,也打算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于是同意使用打折券,只不过话说得让人还是一肚子气,
像是施舍或是什么。大家互相看了一眼,都知道这家店从此不会
再来了。

出门的时候,那店长还要再送,我把他推回去了,冷冷地告诉他,
我们没有这么大的面子,交不起他这样的朋友。如果早些年,可能
我会做得更留余地一些。但是这些年在日本呆下来,被他们的规矩
搞得厌烦透顶,就算是了解那个店长的苦衷,也看不得那一副公事
公办的样子。不是他的错,他只是不懂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而已。

曾经看过【文艺春秋】上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和著名学者
日籍韩人姜尚中的对谈,有一个论点我非常赞同。他们说儒教在中,
日,韩三国流传生根,都根据本土文化而各有传承。日本是一个“忠”
字,过去忠于天皇,后来忠于企业,他们注重上下关系,在哪里都要
论资排辈。韩国则是得了一个“孝”字,也重上下关系,却是有血缘
的上下关系。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定位。而中国是一个“义”字,是平
辈的关系,对好朋友犹如家人。日本的内与外是集团内部与外部的区分,
而中国的内与外是朋友圈与非朋友圈的区分。当然,落到实处,会有
很多变异,不会是这么简单,但是大致来说,我觉得还是相当有道理的。

如果那个店长上来就是一副与朋友说话的样子,可能不会闹得那么僵,
惹恼大家的,估计就是他那种“我守规矩,我没错”的态度。小时候
不知,长大了最恨这种人。你确实挑不出他的错来,任谁说他都有理,
但是这种人,做朋友他会让你疏远,做爱人他会让你伤心。天下不仅
有一个理字,还有一个情字。理在情之中,情在理之内,人情和事理
本来就很难分开。原则是要讲的,讲法不离情字;规矩也是要守的,
却不能把人守死。

我并非赞成空空的态度,一回来就说他像是流氓无产阶级加混混。我与
空空,就如同唐僧与孙悟空,为了一个大业捆在一起,却因为来自不同
的世界而经常磕磕碰碰。看西游记时我就想,那唐僧当然会看孙悟空
不顺眼。就算他能打妖精,能变吃的,几乎无所不能,它这只从石头缝
里蹦出来的猴子完全不知规矩为何物,无法无天,到处惹祸。更何况
唐僧哪分得出妖精啊,一个个看着都是好人,孙悟空却都给打死了,
还整天说些不伦不类的话。但是唐僧如果没有孙悟空,他就是再聪明
也不会知道世间的险恶,一辈子走不出象牙塔,一辈子也不过是一个
文字里的书生。所以我喜欢【大话西游】,唐僧在变,孙悟空在变,
都是脱胎换骨,否则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开始的唐僧,处处都是规矩,
后来的唐僧,处处都是简约。

孔子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如果知道规矩为何而定,为何而守,知道
什么是必守,什么可变通,规矩当不再会是一种束缚,而将成为一种必然。

2009年5月31日日曜日

无题

这两天去了东京。为了听法,也为了换换心情。

上星期四之前,为了赶发表,熬了一个通宵。
到底是年纪大了,转天心脏突突地跳。这个
博士读得好辛苦,好像在国内一直读到硕士
都是玩着读的,从来没有真正努力过。也许是
因为做的是我最不擅长的事,而这个最弱的地方
变成了衡量我的一切的标准。

不过昨天听法时感觉就像是为了我量身定做的:
“把危机变成转机”(ピンチをチャンスに),
相信因果的道理,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努力,
一定会取得成功。

或许,正是因为我缺乏努力的动力,才把我放到
这样无法后退的环境中;也或许,正是因为我擅长
灵感和想象,才让我多一些严谨和实证。如果这
是我必须经历的,无论是苦是甜,我都应全力以赴,
有始有终。

昨天在朋友家住,顺手为小两口解决了一下沟通
危机。朋友惊讶于我怎么会这么懂她,我也不知道。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相近,也许,只是因为我经历过。
孤独,寂寞,绝望,欺骗,幸福,平和,极度的痛苦
和极度的幸福,天堂和地狱,爱的极致与恨的极致。
我们总是通过了解自己才会了解他人。当我更深地看到
了自己的心,别人的心也就可以按理推知。现在回想起来,
真的充满感谢。虽然如果让我选,可能会希望有更平坦的
道路,但是正是这些,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无需愁。
但求做好今日事,不负我心度春秋。


附上歪诗一首,老狼抱头逃走。

2009年5月28日木曜日

语言与文化

今天在课上分组讨论,我作为助手也参加了。
今天的题目是世界英语,大家谈到一个词所
代表的意思虽然是共通的,但是理解上却不
可能脱离文化背景。

比如说太阳,画太阳会涂什么颜色,我说是
红的,日本人说是橙色,委内瑞拉人说是黄色。
这还罢了,据说在阿拉伯圈,光是表达骆驼就有
1000多个说法,而在イヌイット,关于雪有着
50种以上的词汇。

过去做翻译时,经常会想,我翻过来已经加入了
我的色彩,听的人再加入他的色彩,这样真的能
互相明白吗?可以肯定的是,100%的理解是不可
能的。

在富山翻译书时,有讲师告诉我,华严经中所
描述的世界就是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
映照出别人的影子。所有的事物都是我们的业界
折射出的世界。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所有人在听到语言时的理解
都是不同的。我们会尽力地扩大自己的共通部分
(只是通而不是同),但是也应知道,它永远不会
是原来的形象。

我们孤独,或是寻求理解,或是传达信息,我们
说话。但是也许说了比不说更寂寞。因为可能会
招致更深的误会。所以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比一
个人还寂寞。因为没有人能懂。

2009年5月26日火曜日

作善的目的

小的时候,曾经以为有目的的善根本不是善。平白无故地害人,
对一个纯洁的孩子来说固然不可想象,即使是行善事,如果不是
真正为了对方,那也是虚假伪善。

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是在学校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长。她会
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中午带学生从一楼打扫卫生到五楼,下班
后也不回家。她与父亲经常吵架,父亲说她是学雷锋学傻了,一切
都为了人民,只是人民中不包括她的家庭。

但是我知道她是为了入党。她出身不好,是山东的一个地主家庭,
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剃过阴阳头,挨过批斗。为了争口气,她是
真心想入党。而像她这样的出身,就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

她为了这个目的尽一切努力为别人做好事。而小学的时候,我曾经
亲耳听到过那些刚刚受过她的恩惠的人,转身就骂她是个大傻子。
当面笑脸相迎,背后恶语诽谤。

为了这么一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最亲近的人,值得吗?这样做的
善不可能是真正的善。小的时候,我一直这么想。

我看着母亲不顾家人的反对买下小贩滞销的布头,让他能有路费回
家。所有人都说她太善良了,但是我知道那是因为是她同事介绍过
来的。同事说有个大善人会救你,给了小贩地址,让他一路找到我
家来。她不能愧对这个称号。那个同事自己为什么不救他呢?我冷
冷地想。

我看着母亲照顾了一个又一个亲戚甚至朋友的孩子,一共有六个。她
为他们找学校,请老师辅导功课,为他们操碎了心。她甚至都不知道
我上几年级,却可以一趟趟地为那个考不上的孩子找门路。我明白她
是怕别人说她厚此薄彼,所以要加倍对别的孩子好。又因为我从小功
课没让她操过心,她认为不用管我也能成才。我甚至知道有几个孩子
家境比我们好,会多送些钱来贴补家用。

长大后我明白了她的苦衷,理解了她的做法,却依然对这样的作善不
以为然。如果是这样,我不愿做善人。我不害人,不算计别人,但是
也不愿为任何目的去作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善。

等到有一天我在艰难的选择中徘徊,看着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而不能
不尽一切努力挽留,我终于原谅了母亲的做法。原来我在意的不仅是
有目的的作善,还是因为她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造福大多数人
为借口牺牲了包括我在内的家人。而在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所谓
两害相较取其轻,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又或
者,为了所谓长远利益,我们不得不牺牲眼前。

但是,那只能说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作善。我们为什么要作善呢?

10年前,在五台山,终于有人告诉了我这个答案。因果的道理是大宇
宙的真理,恶因恶果,善因善果,自因自果,要想趋福避祸,就必须
作善。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种子都可
以结出丰硕的果实。而像母亲那样,即使有目的,有私心,她对别人
也确实是在作善。所以她得到了良好的人缘,处处都有人帮助她。

从此后我勤勉精进,力求起心动念,无不是善。见他人皆是菩萨,
唯我一人是凡夫。

但是当我后来被逼至绝境,看到自己心心念念不过是想保住自己,
哪管他人死活的时候,脑子里却全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论在什么
情况下都要作善?为什么做不到半点真正的善也要作善?

顺境中的人也许不需要询问,完全沉浸在幸福中时看世界是一片鸟语
花香,恨不能人人幸福快乐。但是当发现善恶的界限并不明确,而
自己坚持的原则并不一定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幸福快乐,甚至在一段
时期内造成伤害的时候,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呢?

不要再提因果的道理,就像王舍城的悲剧中,为什么世尊会有无言的
说法?因为道理已经讲得不能再讲了,听都听出茧子了,而且韦提希
夫人在平时又何尝不是在实践因果的道理,到了逆境中依然会怨天尤
人。这时候讲因果的道理,頻婆娑罗王也许还听得进去,韦提希夫人
只会心生反感:我都这样了你还落井下石?

但是因果的铁则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人在逆境中往往因痛苦而生出
更多的迷惑,最终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中。我们确实做不了真正的
善,任何一种善都离不开功利和自私,即使所求的也许只不过是内心
的自我满足。但是我们除了作善没有通向幸福的道路,即便最终的成
就不是因为这些善,它也是这条道路的基础,也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

所以作善有目的,那就是为了得到幸福。虚伪地标榜没有任何功利的
作善听起来固然更让人钦佩,但是无视事实的结果最终也许是摧毁一
切作善的动机。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作善的原点,即使在听不进去任
何真理的逆境中,也要反复讲给自己听。恶因恶果,善因善果,自因
自果,这是在任何时空都不会动摇的真理。

2009年5月25日月曜日

再谈善行

早上看到两个留言,再重读了一下昨天的博文,
发现自己表达的并不很清楚。确实是因果的道理,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做善事并不容易,做个好人也许更难。这固然是
因为要与心对抗,有时也是因为环境的影响。

比如说,在日本呆久了的人,回国经常会觉得不
适应。文化习俗不同虽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有一些
在日本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在中国却很难做到。

十几年前刚刚留学回来时,曾在一个音像店买CD,
本来前面不过两三个人,突然有一大堆人挤过来,
也不排队,都把手往窗口里伸。我让了又让,想等
他们走后再买,不料又过来一群人,把我挤到了最
外面。若是平时,我可能就不买了。但是那些人挤得
理直气壮的样子惹怒了我,我不由大喊一声:“你们
还排不排队了?”然后就挤到了圈子中心。CD是顺利
地买到了,情绪却很低落。我不知道今后是不是每天
都要这样争才会有自己的位置。

朋友的哥哥几乎在同一时期从美国回来,他的困难是
不知道怎样过马路。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他等了又等,
没有车让他,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过去。后来听说他
适应了。

三毛写沙漠里的生活时,曾经提到她去军营的服务部买菜,
当地人都在你争我抢,只有她不知道怎么争,站在最后边。
军营里的人看到只有她是文明人,就专门为她提供特别服务。

但是生活没有这么简单,在中国。现在的信号灯比过去多了,
你学不会过马路,买东西也不会有大碍,但是如果你工作,
不会行贿受贿,揣摩领导心意,只怕会难以生存。这还罢了,
若是你家里有了病人,住院动手术,医生不要你的红包你
可能都不敢让他动刀子。

我家在十年前买了房子,就在我原来的学校附近,是个高层。
因为是附近最便宜的,还觉得奇怪,这么好的地点。后来才知道
原来是平房改造后的回迁房,原来的贫民窟。楼里住的有些都
没有工作,靠低保生活。电梯里的灯泡常被人拧走,父亲年纪
大了,买完菜忘在自行车上,哪怕是一根香菜也会荡然无存。而
在日本,学生们经常把在上一个超市买的东西放在自行车筐里就
到店里购物,时间长了,甚至连丢了把伞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说这么多,不是说日本好中国不好。衣廪足,知礼节,所谓人穷
志短,没有经济基础,何谈上层建筑?不是不理解,只是在逆境中
依然能有自己操守的人更令人佩服罢了。

反过来,在日本,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得到遵守,守规矩就是一种
常态,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良民。于是很多东西都流于表面,互不
干涉,没有交集也没有争吵,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孤独小屋里生活。
守规矩就是善吗?不给别人添麻烦就够了吗?当社会都是如此时,
它就成为一种冷漠和距离。

所以说,作善并不容易。逆境中,它是对自己原则的坚持;顺境中,
它又要求不流于虚伪。我说以心换心,是因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种
善行。因为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会让人真正觉得温暖。与这样的
人,如果是做生意,会相信他能做到利益共享;如果是做朋友,会
知道可以患难与共。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北大做演讲时,曾谈起他创业后怎么把当
年那些比他还牛的同班同学从美国招回来。他曾经带了很多美元去
花,为了让他们知道现在在中国也能挣到钱,但是最终这些人都回
来了,却告诉他,只是因为当年大学同窗时,他毫无怨言地打了四
年的开水。他们说,因为你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们知道,如果你
有饭吃不会让我们大家喝粥。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诚信,诚信确实是一种很好品质,但是最重要的,
是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作善,作善意味着什么,才能在逆境中与
自己的心搏斗,才能在对自己不利时也会坚持下去。

2009年5月24日日曜日

以心换心

一直想换个手机,就是所谓机种变更的那种,恰好
赶上附近的购物中心试开业,就跑去看看有没有合适
的机子。

这里共有三个卖手机的地方,比较了一下,看中的机子
价格都一样,只是三楼的附送一张2000日元的商品券,
于是就决定在三楼办。

接待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细心地询问了上一个
电话使用的年限,又查询了库存,才告诉我们我要的颜色
已经卖完了,而且现在解约并不合适,还差最后一个月的
分期付款,最好是下个月办。可是2000元的促销活动只到
这个月底。他很认真地在纸上算,如果现在解约要付多少钱,
会有什么好处,又要有些什么麻烦。经他解释,如果下个月
办的话,尽管已经没有促销,也会比现在合算的多。

这个过程大概有半个小时,而他没有任何的厌烦。我不由得
感到佩服,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下个月我可以在附近任何
一家别的店里买到同样的东西,那就肯定不会再到这家店里来。

淡淡地谢过他,和空空开始往回走。大概也就过了五分钟吧,
他气喘吁吁地赶来,说是与上面商量了一下,如果这个月办
可以另加一个3000元的礼品赠送券,这样两边的好处基本持平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麻烦,而且喜欢的颜色也卖光了,就委婉地拒绝他,
让他在有了库存后再给我打电话。他举起名牌告诉我名字的发音,
又找出几张免费的咖啡券,说是请我们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用。

不是没见过细心的店员,日本的服务本就是让人惊叹。
但是在这样一家小店,只是换一个很便宜的手机,能为普通
顾客做到这种程度的却并不很多。而且,日本的店员虽然服务
热情,却更多是礼貌的假笑,他们的笑容从来都到不了眼睛。
然而这个男孩子不一样,他的笑容充满诚意,让人从心里
感到温暖。我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下星期再过来,或许没有
我喜欢的颜色也可以换个别的。

年纪越大,越不太相信这世上有完全无私的帮助。人的本性
应该都是自私的,但是对别人好还是利大于弊,尤其是明了
因果的道理后就更是这样认为。不过,在做法上还是有区别的,
真正为对方想的人,即使只是为对方多想一点点,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以心换心,大家都做得到的礼貌的善意,和站在对方的
角度上用心去做,所得到的结果当然是不一样的。

前几个月回国,看到电视里对邓亚萍的采访,问她怎样从奥运冠军
到清华学士再到剑桥博士,邓说,没有秘诀,我只是付出了更多的
努力。无论是比赛还是学业,平常的努力只能换来平常的成绩。所以
我只有付出更多,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反复地练习,才会比别人得到
更丰硕的成果。

善行也是如此。只有付出更多的心力,才会真正打动人心。

2009年5月23日土曜日

羊肉串,快乐及其他


前几天空空买来了羊肉,说是做羊肉串。

大学周边开了一个中式串烧,每天限量100串羊肉串。
日本人爱吃鸡串,却不大吃羊肉,点的人大多是中国人。
上一次朋友过来,大家一起喝酒,每人10串还意犹未尽。
所以鲁迅说胶东大白菜换个地方卖就会系上
红头绳,尊之为“胶菜”。羊肉串在日本也成了稀有品种,
而这家店的味道还算过得去。大家一边吃一边缅怀国内小摊
上的各种美食,又说起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聊得极为尽兴。

回来后,空空就说,自己做更好吃。当时没当回事,
谁想到几天后他就买回了羊肉,从串烧店的朋友那里
弄到了30串签子,然后就在阳台上点起炉子,穿起来烤。
开始的烟很大,我生怕会惊动屋里的烟雾报警器,一直
提心吊胆,空空却自得其乐,拿个板凳坐在一旁边烤边吃,
还喝点小酒。

隔着阳台的窗户望出去,倒真是挺像小摊的风景。
夕阳西下,烟已经很少,空空一手拿着啤酒,一手摇着
蒲扇,炭炉的网篦上羊肉串在嗞嗞地冒油。他居然连孜然
都备齐了,味道比店里卖的还香。

曾经看过池莉的一篇小说,写武汉的小市民生活,名字是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池莉对武汉三镇的描写
非常出色,各式各样的人物,种种风土人情仿佛跃然纸上。
个人认为尤以这篇为最。早班公车的售票员,因为炎热睡在
街边的人们,生活的艰辛中快乐而顽强地生存。空空常怀念地
忆起他与那帮哥们玩耍与打拼的过去,虽然没什么钱,却在
每一天中都充满欢乐。

其实快乐也确实很简单,或许在现在,一串羊肉串就已经足够。
但是要天天快乐却又真的很难,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有人说,简单地活着,不要想那么多。吃饱了就睡,
睡醒了再吃,哪有什么时间得抑郁症。人不要问那些
复杂的问题,什么人为什么活着啦,那是自寻烦恼。
人要学会自得其乐。你看蚂蚁什么时候都是忙忙碌碌的,
它可问过自己为什么活吗?既然生到这个世上,就应该
好好地活着,想那些问题还不如过好每一天。

这个说法确实有道理,就像余华的{活着},经历了那么
多磨难,家败了,老婆死了,儿子儿媳孙子全死光了,
老人和一头牛相依为命,还是豁达地活着。但是这样的
活着,难道不是为了死亡而活着吗?过程固然重要,结局
却是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必然会失败的战役,不会有人
去打,一个必然会落选的选举,不会有人去争。人生的结局
如果只是死亡,那么在过程中享受生活与死刑犯在处决前
要求吃一顿好饭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结果是幸福的,即使过程中充满痛苦和艰辛也是值得的;
如果结果是痛苦的,能做到的也只是在过程中少受些痛苦而已。
所有人都是在退而求其次,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结果是不可能
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过程。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结果是可以改变的。
无论你有没有能力将过程变得轻松,无论这个过程中有多少
失败和痛苦,当你得到幸福的结果,一切的一切都会转化为通往
幸福的阶梯。就如同塞翁失马的故事里,最后的结局决定了之前
每一个事件的幸与不幸一样。

有能力享受生活的每一瞬间的人是快乐的,虽然所有的一切
都会在最后的瞬间崩溃。但是找对了方向的人却是幸福的,
因为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够逃出生天。

2009年5月22日金曜日

out

记得以前看到过日本一篇获奖小说,名字叫{out},
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说话也是十几年前了,
内容都已记不清,大概是写脱离了既定的轨道,
挣扎在边缘的人物:四个女人,卷入一场案件。

故事并不特别,但是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偏离的
心态,多年后依然令人难忘。无论是疯狂还是暴力,
冲动还是冷静,所作所为都是伤人伤己,没有给对方
余地,也没有给自己退路。因为已没有明天。

昨天又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借机要挟,不讲道理;
明明是最讨厌这样的人,交友做事都惟恐避之不及,
却在瞬间懂得了他的痛,他的悲。犹如鸟儿疯狂地
撕扯自己的羽毛,唯有鲜血淋淋才会减轻一点心里的痛。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不论是爱情亲情
还是友情,人与人之间相处,单纯用理都是摆不平的。
直接争吵的原因,往往不过是冰山的一角,甚至没有什么
直接的关联,只有理解了在所有的虚张声势,据理力争,
冷漠自闭疏远等等的面具下隐藏的脆弱与自保,或许才会
明白真正的根源。

有时看着那些所谓正常而理性的人们,会觉得并不真实。
人生有时就如同放在空中的风筝,会突然脱离了手中的线,
就此放飞天际。刚刚还在手中的,哪怕是渺小而平凡的幸福,
也会在瞬间化作梦幻泡影。有几个人心中无痛无伤?又有几个
人的灵魂不会孤独地哭泣?内与外,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界限,
边缘与中间,其实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如果欢笑也是一天,悲哀也是一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欢笑吧。
就如同遇到清醒时让人疼痛难忍的疾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
杜冷丁。但是这样的欢笑真能掩盖受伤的心灵吗?又或者,
人与人之间的爱真能跨越灵魂的孤寂吗?

真正的幸福,当是在任何事物面前都不崩溃的幸福。无论是衰老,
疾病,还是死亡。又或者,面对自己的心。

2009年5月21日木曜日

自由的代价

今天给老师做助手,上多文化教育课。
有一个委内瑞拉的学生做发表,说他们国家
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
当然是学费免除,课本以及其他费用还是自付。

大家一开始都很奇怪:南美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
的小国,居然在教育上投这么多钱,为什么?
后来听他说,委内瑞拉产石油,一升油才合几日元,
所以税低收入高,是南美最低收入设定最高的国家。

一开始大家都很羡慕,不用花钱啊,多好。
后来一问,中学要有40小时以上的社会服务,大学
要有100小时以上的社会服务,中学不可以有选修课。

享受了社会公益,就要有付出。日本为了社会服务
义务化不知争论了多久,但是在委内瑞拉却没有人
有异议。当然这些付出也并不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想想中国在85年以前是没有自费大学生的。所有人
都是由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没得选择。拿人家
的钱,听人家的话,再不满意也只能听从。从97年开始,
所有的人都得交钱了,学生在大学里终于有了一点地位。
可以选择一些课,可以选择就业,现在在一定条件下
还可以转专业。而代价就是:教育公平成为社会问题,
很多毕业生开始找不着工作。

1999年的扩招使中国一直在10%以下徘徊的大学入学率
一下子涨到了15%,进入了大众化。自此以后入学率直线
飙升,现在已经过了23%。而这一切,如果是国家出钱的话,
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还是一种权利?国情不同,回答当然
各异,但是由谁支付,自然也决定了各自承担的义务与权利。

没有选择时人们希望有选择,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时却又
有风险,有差异。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我们往往也
别无选择。

2009年5月20日水曜日

忧郁的胖子

曾经有一位朋友说过,胖子不会忧郁。
你见过哪个胖子一脸忧郁?本来就是胖子,
还忧郁,活不活了?

当时大笑,因为知道她是自嘲。今天早上
一照镜子,发现一个忧郁的胖子,又不由得
大笑。

也曾是一个忧郁的瘦子,在大学里飘来飘去。
喜欢穿一身宽大的白衣或是黑衣,长发披肩。
不是没有气质的,尽管那时候神经衰弱到忘了
自己学了十几年的日语,还是有男孩子一个个
过来追。

十几年过去,太多的事情雁过无痕,留在往昔。
曾经忧郁的事情提高了好几个层次,生还是死
依然是个大问题横亘心中,却再也没有过去的
决绝。总是要活着才有希望,即使生不如死,
即使没有尊严,即使心痛心死,也会死灰复燃。
生命没有那么脆弱,人的承受力似乎可以无限
增长。又或者,换个角度看,其实世界只是如常
运转,就像黄鼠狼必会偷鸡,猫总是爱吃鱼。
于是爱与恨都淡去,恩与怨本就难说,多些感谢,
少些抱怨,也没有什么过不去。于是最终剩下的
只是空。于是变成了一个胖子,该吃吃,该睡睡,
开开心心,欢欢喜喜,随缘随份,随遇而安。

但是我忧郁,尽管我是个胖子。
当生命是在轮转中踏步,当理性与感性都在人性
的光与影中桎梏,当自身的渺小与恶业不成比例
地膨胀,生命的意义令我叹息。
尽管我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尽管一首好歌可以
令我微笑,一朵野花会令我欢乐。
尽管我在冰上画满窗子,如履薄冰的事实依然让我
不寒而栗。

我是个胖子,我忧郁。

2009年5月18日月曜日

仁爱与兼爱

这两天去富山,虽然因为流感的蔓延没有听成佛法,
却在来回的路上把百家讲坛的儒墨之争听完了。

一直很喜欢易中天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几千年前的古典争论被他讲得如同发生在今天。
据他说,儒墨之争主要是墨子攻击孔子,孟子攻击
墨子,而最大的分歧则是面对当时社会的混乱,
两家给出的处方笺不同。

儒家认为是“仁爱”,墨家认为需要“兼爱”。
仁爱是由己推人,有差别,有等级的爱;兼爱则是
无差别的爱。儒家是从现实的可行性出发,承认有
差别的爱,但是推行的保障却是“道义”,超越了
现实;墨家提倡的兼爱超越了人性,推行的方法
却是诱之以利,吓之以鬼神,命之以君权。

我们为什么要做善?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的善?
儒家认为是天性,一个婴儿乱爬,即将堕井,任何人
都会扶一把,这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墨家认为
是为了自己,因为爱人者人爱之,恶人者人恶之。儒家
认为人不可能做到对待他人与对待自己一样,而墨家则
提出如果有差别这就不是爱。

这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说,
应该是:真正的爱确实是没有差别的,然而人的爱却是
有差别的。所以人做不到真正的善。

仁爱与兼爱,儒墨两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所有人得到幸福,
其共同点则是都推崇爱的教育,善的行为。但是,人为什么
要做善?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所有这些问题如果离开了
贯穿三世十方的因果的道理,单是归于天性与鬼神,就失去了
根本的立足点,又何谈救世良方?

在物欲横流,道德迷失的今天,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都在
提倡道德的复兴。无论处方是传统文化还是宗教,无论是
宗教中的佛法还是基督教,似乎只要能教人向善就是好的;
无论鬼神是否存在,似乎只要能让人作恶事时有所畏惧就是
对的。这实际上是非常功利主义的观点,只能救一时,不能
救一世。如果这样,则真善美不可兼得,甚至存在鸿沟不可
逾越。但是,善如果没有真做基础,就是欺骗;真如果没有
善做准则,就会沦为工具。佛法中讲悲智兼备,就是慈悲与
智慧并存:慈悲必须有智慧做基础,智慧必为慈悲而服务。

若是在中国推行真正的佛法,因果的道理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没有将因果的道理贯彻到底,真实的佛法必将如空中楼阁。
因为只有明了因果的铁则,才会理解真实的自我,人的实相;
才会去追求绝对的幸福,真正的救度。

2009年5月15日金曜日

天边

曾经在打开一个网页时突然听到这首曲子,
从此念念不忘:贺西格的【天边】(Horizon)。
http://www.aizam.cn/MusicPlay/209/mglduu.cn_bfcc6c8c780f677a_2787.html


蒙古的歌曲总是有一种草原的宽广和大气,
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而贺西格的
这首琴曲却是在宽广中充满缠绵的柔情。
忍不住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原是巴雅尔唱的一首情歌,
歌词是这样的:

天边有一对双星 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山中有一片晨雾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我要登上 登上山顶 去寻觅雾中的身影
我要跨上 跨上骏马 去追逐遥远的星星 星星
天边有一棵大树 那是我心中的绿萌
远方有一座高山 那是你博大的胸襟
我要树下 树下采撷 去编织美丽的憧憬
我要山下 山下放牧 去追寻你的足印足印
我愿与你策马同行 奔驰在草原的深处
我愿与你展翅飞翔 遨游在蓝天的穹谷 穹谷
http://www.haoting.com/htmusic/91612ht.htm


难怪。只是配了词,总是不如原曲用马头琴
奏出的那样牵动人心,多了许多丰富的想象。
就如同林海的【琵琶语】,填了词虽然也很美,
还是不如曲子那般令人惊艳。

但是在巴雅尔这张同名专辑中,有一首名为
【迷人的杭盖】的歌曲真是佳作。尤其是用蒙语
演唱的部分,令人觉得后面的汉译完全失色。
http://www.haoting.com/htmusic/91617ht.htm


真正的蒙古音乐,还是应该用蒙语来表达吧。
语言离不开文化,也离不开语境。
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其实不仅仅是文字的内容,
还包括音节和语境。

2009年5月14日木曜日

心情日记


这几天有一点心绪不宁。
该做的事积了一堆,却静不下心来。
夜里从学校中间的小径回家,在湖边静立,想起一句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不是离情,确是实景。
睡莲开得早,已是莲叶田田。小小的一层一层,露出嫩芽一般的花苞。
有多久没有看过花开,听过鸟鸣?
转眼间已是半生。
记得谁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花开花谢,人走人留。
就这样停停走走,不再记得风景。
只是一望无际的千里烟波。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似是而非的剧情,徒然做了看客。
才知道自己早已深陷其中。

佛经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孤独已是必然,却又离不开爱欲。
爱到深处恨不能以身替代,却是苦乐自当,各有业缘。

任何一条路,走到极致,看到的都是孤独萧瑟的风景吧。
原来姹紫嫣红,只是一时。鹅黄柳绿,年年复生。
即使肃杀如冬日,亦有白雪之纯粹;叶落知秋时,也有枫红之盛景。
如此循环往复,相克相生。却又容不下半分痴缠,丝毫侥幸。
相遇者,必分离;有生者,必死去。不会为谁而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