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日曜日

无题

这两天去了东京。为了听法,也为了换换心情。

上星期四之前,为了赶发表,熬了一个通宵。
到底是年纪大了,转天心脏突突地跳。这个
博士读得好辛苦,好像在国内一直读到硕士
都是玩着读的,从来没有真正努力过。也许是
因为做的是我最不擅长的事,而这个最弱的地方
变成了衡量我的一切的标准。

不过昨天听法时感觉就像是为了我量身定做的:
“把危机变成转机”(ピンチをチャンスに),
相信因果的道理,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断努力,
一定会取得成功。

或许,正是因为我缺乏努力的动力,才把我放到
这样无法后退的环境中;也或许,正是因为我擅长
灵感和想象,才让我多一些严谨和实证。如果这
是我必须经历的,无论是苦是甜,我都应全力以赴,
有始有终。

昨天在朋友家住,顺手为小两口解决了一下沟通
危机。朋友惊讶于我怎么会这么懂她,我也不知道。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相近,也许,只是因为我经历过。
孤独,寂寞,绝望,欺骗,幸福,平和,极度的痛苦
和极度的幸福,天堂和地狱,爱的极致与恨的极致。
我们总是通过了解自己才会了解他人。当我更深地看到
了自己的心,别人的心也就可以按理推知。现在回想起来,
真的充满感谢。虽然如果让我选,可能会希望有更平坦的
道路,但是正是这些,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无需愁。
但求做好今日事,不负我心度春秋。


附上歪诗一首,老狼抱头逃走。

2009年5月28日木曜日

语言与文化

今天在课上分组讨论,我作为助手也参加了。
今天的题目是世界英语,大家谈到一个词所
代表的意思虽然是共通的,但是理解上却不
可能脱离文化背景。

比如说太阳,画太阳会涂什么颜色,我说是
红的,日本人说是橙色,委内瑞拉人说是黄色。
这还罢了,据说在阿拉伯圈,光是表达骆驼就有
1000多个说法,而在イヌイット,关于雪有着
50种以上的词汇。

过去做翻译时,经常会想,我翻过来已经加入了
我的色彩,听的人再加入他的色彩,这样真的能
互相明白吗?可以肯定的是,100%的理解是不可
能的。

在富山翻译书时,有讲师告诉我,华严经中所
描述的世界就是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同时
映照出别人的影子。所有的事物都是我们的业界
折射出的世界。

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所有人在听到语言时的理解
都是不同的。我们会尽力地扩大自己的共通部分
(只是通而不是同),但是也应知道,它永远不会
是原来的形象。

我们孤独,或是寻求理解,或是传达信息,我们
说话。但是也许说了比不说更寂寞。因为可能会
招致更深的误会。所以有时候两个人在一起比一
个人还寂寞。因为没有人能懂。

2009年5月26日火曜日

作善的目的

小的时候,曾经以为有目的的善根本不是善。平白无故地害人,
对一个纯洁的孩子来说固然不可想象,即使是行善事,如果不是
真正为了对方,那也是虚假伪善。

从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是在学校的时间远比在家的时间长。她会
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中午带学生从一楼打扫卫生到五楼,下班
后也不回家。她与父亲经常吵架,父亲说她是学雷锋学傻了,一切
都为了人民,只是人民中不包括她的家庭。

但是我知道她是为了入党。她出身不好,是山东的一个地主家庭,
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剃过阴阳头,挨过批斗。为了争口气,她是
真心想入党。而像她这样的出身,就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

她为了这个目的尽一切努力为别人做好事。而小学的时候,我曾经
亲耳听到过那些刚刚受过她的恩惠的人,转身就骂她是个大傻子。
当面笑脸相迎,背后恶语诽谤。

为了这么一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最亲近的人,值得吗?这样做的
善不可能是真正的善。小的时候,我一直这么想。

我看着母亲不顾家人的反对买下小贩滞销的布头,让他能有路费回
家。所有人都说她太善良了,但是我知道那是因为是她同事介绍过
来的。同事说有个大善人会救你,给了小贩地址,让他一路找到我
家来。她不能愧对这个称号。那个同事自己为什么不救他呢?我冷
冷地想。

我看着母亲照顾了一个又一个亲戚甚至朋友的孩子,一共有六个。她
为他们找学校,请老师辅导功课,为他们操碎了心。她甚至都不知道
我上几年级,却可以一趟趟地为那个考不上的孩子找门路。我明白她
是怕别人说她厚此薄彼,所以要加倍对别的孩子好。又因为我从小功
课没让她操过心,她认为不用管我也能成才。我甚至知道有几个孩子
家境比我们好,会多送些钱来贴补家用。

长大后我明白了她的苦衷,理解了她的做法,却依然对这样的作善不
以为然。如果是这样,我不愿做善人。我不害人,不算计别人,但是
也不愿为任何目的去作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善。

等到有一天我在艰难的选择中徘徊,看着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而不能
不尽一切努力挽留,我终于原谅了母亲的做法。原来我在意的不仅是
有目的的作善,还是因为她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造福大多数人
为借口牺牲了包括我在内的家人。而在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所谓
两害相较取其轻,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又或
者,为了所谓长远利益,我们不得不牺牲眼前。

但是,那只能说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作善。我们为什么要作善呢?

10年前,在五台山,终于有人告诉了我这个答案。因果的道理是大宇
宙的真理,恶因恶果,善因善果,自因自果,要想趋福避祸,就必须
作善。莫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种子都可
以结出丰硕的果实。而像母亲那样,即使有目的,有私心,她对别人
也确实是在作善。所以她得到了良好的人缘,处处都有人帮助她。

从此后我勤勉精进,力求起心动念,无不是善。见他人皆是菩萨,
唯我一人是凡夫。

但是当我后来被逼至绝境,看到自己心心念念不过是想保住自己,
哪管他人死活的时候,脑子里却全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论在什么
情况下都要作善?为什么做不到半点真正的善也要作善?

顺境中的人也许不需要询问,完全沉浸在幸福中时看世界是一片鸟语
花香,恨不能人人幸福快乐。但是当发现善恶的界限并不明确,而
自己坚持的原则并不一定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幸福快乐,甚至在一段
时期内造成伤害的时候,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呢?

不要再提因果的道理,就像王舍城的悲剧中,为什么世尊会有无言的
说法?因为道理已经讲得不能再讲了,听都听出茧子了,而且韦提希
夫人在平时又何尝不是在实践因果的道理,到了逆境中依然会怨天尤
人。这时候讲因果的道理,頻婆娑罗王也许还听得进去,韦提希夫人
只会心生反感:我都这样了你还落井下石?

但是因果的铁则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人在逆境中往往因痛苦而生出
更多的迷惑,最终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中。我们确实做不了真正的
善,任何一种善都离不开功利和自私,即使所求的也许只不过是内心
的自我满足。但是我们除了作善没有通向幸福的道路,即便最终的成
就不是因为这些善,它也是这条道路的基础,也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

所以作善有目的,那就是为了得到幸福。虚伪地标榜没有任何功利的
作善听起来固然更让人钦佩,但是无视事实的结果最终也许是摧毁一
切作善的动机。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作善的原点,即使在听不进去任
何真理的逆境中,也要反复讲给自己听。恶因恶果,善因善果,自因
自果,这是在任何时空都不会动摇的真理。

2009年5月25日月曜日

再谈善行

早上看到两个留言,再重读了一下昨天的博文,
发现自己表达的并不很清楚。确实是因果的道理,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做善事并不容易,做个好人也许更难。这固然是
因为要与心对抗,有时也是因为环境的影响。

比如说,在日本呆久了的人,回国经常会觉得不
适应。文化习俗不同虽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有一些
在日本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在中国却很难做到。

十几年前刚刚留学回来时,曾在一个音像店买CD,
本来前面不过两三个人,突然有一大堆人挤过来,
也不排队,都把手往窗口里伸。我让了又让,想等
他们走后再买,不料又过来一群人,把我挤到了最
外面。若是平时,我可能就不买了。但是那些人挤得
理直气壮的样子惹怒了我,我不由大喊一声:“你们
还排不排队了?”然后就挤到了圈子中心。CD是顺利
地买到了,情绪却很低落。我不知道今后是不是每天
都要这样争才会有自己的位置。

朋友的哥哥几乎在同一时期从美国回来,他的困难是
不知道怎样过马路。在没有信号灯的路口,他等了又等,
没有车让他,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过去。后来听说他
适应了。

三毛写沙漠里的生活时,曾经提到她去军营的服务部买菜,
当地人都在你争我抢,只有她不知道怎么争,站在最后边。
军营里的人看到只有她是文明人,就专门为她提供特别服务。

但是生活没有这么简单,在中国。现在的信号灯比过去多了,
你学不会过马路,买东西也不会有大碍,但是如果你工作,
不会行贿受贿,揣摩领导心意,只怕会难以生存。这还罢了,
若是你家里有了病人,住院动手术,医生不要你的红包你
可能都不敢让他动刀子。

我家在十年前买了房子,就在我原来的学校附近,是个高层。
因为是附近最便宜的,还觉得奇怪,这么好的地点。后来才知道
原来是平房改造后的回迁房,原来的贫民窟。楼里住的有些都
没有工作,靠低保生活。电梯里的灯泡常被人拧走,父亲年纪
大了,买完菜忘在自行车上,哪怕是一根香菜也会荡然无存。而
在日本,学生们经常把在上一个超市买的东西放在自行车筐里就
到店里购物,时间长了,甚至连丢了把伞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说这么多,不是说日本好中国不好。衣廪足,知礼节,所谓人穷
志短,没有经济基础,何谈上层建筑?不是不理解,只是在逆境中
依然能有自己操守的人更令人佩服罢了。

反过来,在日本,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得到遵守,守规矩就是一种
常态,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良民。于是很多东西都流于表面,互不
干涉,没有交集也没有争吵,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孤独小屋里生活。
守规矩就是善吗?不给别人添麻烦就够了吗?当社会都是如此时,
它就成为一种冷漠和距离。

所以说,作善并不容易。逆境中,它是对自己原则的坚持;顺境中,
它又要求不流于虚伪。我说以心换心,是因为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种
善行。因为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会让人真正觉得温暖。与这样的
人,如果是做生意,会相信他能做到利益共享;如果是做朋友,会
知道可以患难与共。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北大做演讲时,曾谈起他创业后怎么把当
年那些比他还牛的同班同学从美国招回来。他曾经带了很多美元去
花,为了让他们知道现在在中国也能挣到钱,但是最终这些人都回
来了,却告诉他,只是因为当年大学同窗时,他毫无怨言地打了四
年的开水。他们说,因为你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们知道,如果你
有饭吃不会让我们大家喝粥。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诚信,诚信确实是一种很好品质,但是最重要的,
是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要作善,作善意味着什么,才能在逆境中与
自己的心搏斗,才能在对自己不利时也会坚持下去。

2009年5月24日日曜日

以心换心

一直想换个手机,就是所谓机种变更的那种,恰好
赶上附近的购物中心试开业,就跑去看看有没有合适
的机子。

这里共有三个卖手机的地方,比较了一下,看中的机子
价格都一样,只是三楼的附送一张2000日元的商品券,
于是就决定在三楼办。

接待的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细心地询问了上一个
电话使用的年限,又查询了库存,才告诉我们我要的颜色
已经卖完了,而且现在解约并不合适,还差最后一个月的
分期付款,最好是下个月办。可是2000元的促销活动只到
这个月底。他很认真地在纸上算,如果现在解约要付多少钱,
会有什么好处,又要有些什么麻烦。经他解释,如果下个月
办的话,尽管已经没有促销,也会比现在合算的多。

这个过程大概有半个小时,而他没有任何的厌烦。我不由得
感到佩服,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下个月我可以在附近任何
一家别的店里买到同样的东西,那就肯定不会再到这家店里来。

淡淡地谢过他,和空空开始往回走。大概也就过了五分钟吧,
他气喘吁吁地赶来,说是与上面商量了一下,如果这个月办
可以另加一个3000元的礼品赠送券,这样两边的好处基本持平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麻烦,而且喜欢的颜色也卖光了,就委婉地拒绝他,
让他在有了库存后再给我打电话。他举起名牌告诉我名字的发音,
又找出几张免费的咖啡券,说是请我们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用。

不是没见过细心的店员,日本的服务本就是让人惊叹。
但是在这样一家小店,只是换一个很便宜的手机,能为普通
顾客做到这种程度的却并不很多。而且,日本的店员虽然服务
热情,却更多是礼貌的假笑,他们的笑容从来都到不了眼睛。
然而这个男孩子不一样,他的笑容充满诚意,让人从心里
感到温暖。我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下星期再过来,或许没有
我喜欢的颜色也可以换个别的。

年纪越大,越不太相信这世上有完全无私的帮助。人的本性
应该都是自私的,但是对别人好还是利大于弊,尤其是明了
因果的道理后就更是这样认为。不过,在做法上还是有区别的,
真正为对方想的人,即使只是为对方多想一点点,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以心换心,大家都做得到的礼貌的善意,和站在对方的
角度上用心去做,所得到的结果当然是不一样的。

前几个月回国,看到电视里对邓亚萍的采访,问她怎样从奥运冠军
到清华学士再到剑桥博士,邓说,没有秘诀,我只是付出了更多的
努力。无论是比赛还是学业,平常的努力只能换来平常的成绩。所以
我只有付出更多,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反复地练习,才会比别人得到
更丰硕的成果。

善行也是如此。只有付出更多的心力,才会真正打动人心。

2009年5月23日土曜日

羊肉串,快乐及其他


前几天空空买来了羊肉,说是做羊肉串。

大学周边开了一个中式串烧,每天限量100串羊肉串。
日本人爱吃鸡串,却不大吃羊肉,点的人大多是中国人。
上一次朋友过来,大家一起喝酒,每人10串还意犹未尽。
所以鲁迅说胶东大白菜换个地方卖就会系上
红头绳,尊之为“胶菜”。羊肉串在日本也成了稀有品种,
而这家店的味道还算过得去。大家一边吃一边缅怀国内小摊
上的各种美食,又说起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聊得极为尽兴。

回来后,空空就说,自己做更好吃。当时没当回事,
谁想到几天后他就买回了羊肉,从串烧店的朋友那里
弄到了30串签子,然后就在阳台上点起炉子,穿起来烤。
开始的烟很大,我生怕会惊动屋里的烟雾报警器,一直
提心吊胆,空空却自得其乐,拿个板凳坐在一旁边烤边吃,
还喝点小酒。

隔着阳台的窗户望出去,倒真是挺像小摊的风景。
夕阳西下,烟已经很少,空空一手拿着啤酒,一手摇着
蒲扇,炭炉的网篦上羊肉串在嗞嗞地冒油。他居然连孜然
都备齐了,味道比店里卖的还香。

曾经看过池莉的一篇小说,写武汉的小市民生活,名字是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池莉对武汉三镇的描写
非常出色,各式各样的人物,种种风土人情仿佛跃然纸上。
个人认为尤以这篇为最。早班公车的售票员,因为炎热睡在
街边的人们,生活的艰辛中快乐而顽强地生存。空空常怀念地
忆起他与那帮哥们玩耍与打拼的过去,虽然没什么钱,却在
每一天中都充满欢乐。

其实快乐也确实很简单,或许在现在,一串羊肉串就已经足够。
但是要天天快乐却又真的很难,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有人说,简单地活着,不要想那么多。吃饱了就睡,
睡醒了再吃,哪有什么时间得抑郁症。人不要问那些
复杂的问题,什么人为什么活着啦,那是自寻烦恼。
人要学会自得其乐。你看蚂蚁什么时候都是忙忙碌碌的,
它可问过自己为什么活吗?既然生到这个世上,就应该
好好地活着,想那些问题还不如过好每一天。

这个说法确实有道理,就像余华的{活着},经历了那么
多磨难,家败了,老婆死了,儿子儿媳孙子全死光了,
老人和一头牛相依为命,还是豁达地活着。但是这样的
活着,难道不是为了死亡而活着吗?过程固然重要,结局
却是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必然会失败的战役,不会有人
去打,一个必然会落选的选举,不会有人去争。人生的结局
如果只是死亡,那么在过程中享受生活与死刑犯在处决前
要求吃一顿好饭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结果是幸福的,即使过程中充满痛苦和艰辛也是值得的;
如果结果是痛苦的,能做到的也只是在过程中少受些痛苦而已。
所有人都是在退而求其次,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结果是不可能
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过程。

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结果是可以改变的。
无论你有没有能力将过程变得轻松,无论这个过程中有多少
失败和痛苦,当你得到幸福的结果,一切的一切都会转化为通往
幸福的阶梯。就如同塞翁失马的故事里,最后的结局决定了之前
每一个事件的幸与不幸一样。

有能力享受生活的每一瞬间的人是快乐的,虽然所有的一切
都会在最后的瞬间崩溃。但是找对了方向的人却是幸福的,
因为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够逃出生天。

2009年5月22日金曜日

out

记得以前看到过日本一篇获奖小说,名字叫{out},
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说话也是十几年前了,
内容都已记不清,大概是写脱离了既定的轨道,
挣扎在边缘的人物:四个女人,卷入一场案件。

故事并不特别,但是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偏离的
心态,多年后依然令人难忘。无论是疯狂还是暴力,
冲动还是冷静,所作所为都是伤人伤己,没有给对方
余地,也没有给自己退路。因为已没有明天。

昨天又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是借机要挟,不讲道理;
明明是最讨厌这样的人,交友做事都惟恐避之不及,
却在瞬间懂得了他的痛,他的悲。犹如鸟儿疯狂地
撕扯自己的羽毛,唯有鲜血淋淋才会减轻一点心里的痛。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不论是爱情亲情
还是友情,人与人之间相处,单纯用理都是摆不平的。
直接争吵的原因,往往不过是冰山的一角,甚至没有什么
直接的关联,只有理解了在所有的虚张声势,据理力争,
冷漠自闭疏远等等的面具下隐藏的脆弱与自保,或许才会
明白真正的根源。

有时看着那些所谓正常而理性的人们,会觉得并不真实。
人生有时就如同放在空中的风筝,会突然脱离了手中的线,
就此放飞天际。刚刚还在手中的,哪怕是渺小而平凡的幸福,
也会在瞬间化作梦幻泡影。有几个人心中无痛无伤?又有几个
人的灵魂不会孤独地哭泣?内与外,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界限,
边缘与中间,其实也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如果欢笑也是一天,悲哀也是一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欢笑吧。
就如同遇到清醒时让人疼痛难忍的疾病,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
杜冷丁。但是这样的欢笑真能掩盖受伤的心灵吗?又或者,
人与人之间的爱真能跨越灵魂的孤寂吗?

真正的幸福,当是在任何事物面前都不崩溃的幸福。无论是衰老,
疾病,还是死亡。又或者,面对自己的心。

2009年5月21日木曜日

自由的代价

今天给老师做助手,上多文化教育课。
有一个委内瑞拉的学生做发表,说他们国家
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免费的。
当然是学费免除,课本以及其他费用还是自付。

大家一开始都很奇怪:南美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
的小国,居然在教育上投这么多钱,为什么?
后来听他说,委内瑞拉产石油,一升油才合几日元,
所以税低收入高,是南美最低收入设定最高的国家。

一开始大家都很羡慕,不用花钱啊,多好。
后来一问,中学要有40小时以上的社会服务,大学
要有100小时以上的社会服务,中学不可以有选修课。

享受了社会公益,就要有付出。日本为了社会服务
义务化不知争论了多久,但是在委内瑞拉却没有人
有异议。当然这些付出也并不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想想中国在85年以前是没有自费大学生的。所有人
都是由国家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没得选择。拿人家
的钱,听人家的话,再不满意也只能听从。从97年开始,
所有的人都得交钱了,学生在大学里终于有了一点地位。
可以选择一些课,可以选择就业,现在在一定条件下
还可以转专业。而代价就是:教育公平成为社会问题,
很多毕业生开始找不着工作。

1999年的扩招使中国一直在10%以下徘徊的大学入学率
一下子涨到了15%,进入了大众化。自此以后入学率直线
飙升,现在已经过了23%。而这一切,如果是国家出钱的话,
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还是一种权利?国情不同,回答当然
各异,但是由谁支付,自然也决定了各自承担的义务与权利。

没有选择时人们希望有选择,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时却又
有风险,有差异。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我们往往也
别无选择。

2009年5月20日水曜日

忧郁的胖子

曾经有一位朋友说过,胖子不会忧郁。
你见过哪个胖子一脸忧郁?本来就是胖子,
还忧郁,活不活了?

当时大笑,因为知道她是自嘲。今天早上
一照镜子,发现一个忧郁的胖子,又不由得
大笑。

也曾是一个忧郁的瘦子,在大学里飘来飘去。
喜欢穿一身宽大的白衣或是黑衣,长发披肩。
不是没有气质的,尽管那时候神经衰弱到忘了
自己学了十几年的日语,还是有男孩子一个个
过来追。

十几年过去,太多的事情雁过无痕,留在往昔。
曾经忧郁的事情提高了好几个层次,生还是死
依然是个大问题横亘心中,却再也没有过去的
决绝。总是要活着才有希望,即使生不如死,
即使没有尊严,即使心痛心死,也会死灰复燃。
生命没有那么脆弱,人的承受力似乎可以无限
增长。又或者,换个角度看,其实世界只是如常
运转,就像黄鼠狼必会偷鸡,猫总是爱吃鱼。
于是爱与恨都淡去,恩与怨本就难说,多些感谢,
少些抱怨,也没有什么过不去。于是最终剩下的
只是空。于是变成了一个胖子,该吃吃,该睡睡,
开开心心,欢欢喜喜,随缘随份,随遇而安。

但是我忧郁,尽管我是个胖子。
当生命是在轮转中踏步,当理性与感性都在人性
的光与影中桎梏,当自身的渺小与恶业不成比例
地膨胀,生命的意义令我叹息。
尽管我热爱生活,尊重生命,尽管一首好歌可以
令我微笑,一朵野花会令我欢乐。
尽管我在冰上画满窗子,如履薄冰的事实依然让我
不寒而栗。

我是个胖子,我忧郁。

2009年5月18日月曜日

仁爱与兼爱

这两天去富山,虽然因为流感的蔓延没有听成佛法,
却在来回的路上把百家讲坛的儒墨之争听完了。

一直很喜欢易中天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几千年前的古典争论被他讲得如同发生在今天。
据他说,儒墨之争主要是墨子攻击孔子,孟子攻击
墨子,而最大的分歧则是面对当时社会的混乱,
两家给出的处方笺不同。

儒家认为是“仁爱”,墨家认为需要“兼爱”。
仁爱是由己推人,有差别,有等级的爱;兼爱则是
无差别的爱。儒家是从现实的可行性出发,承认有
差别的爱,但是推行的保障却是“道义”,超越了
现实;墨家提倡的兼爱超越了人性,推行的方法
却是诱之以利,吓之以鬼神,命之以君权。

我们为什么要做善?我们能做到什么程度的善?
儒家认为是天性,一个婴儿乱爬,即将堕井,任何人
都会扶一把,这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墨家认为
是为了自己,因为爱人者人爱之,恶人者人恶之。儒家
认为人不可能做到对待他人与对待自己一样,而墨家则
提出如果有差别这就不是爱。

这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说,
应该是:真正的爱确实是没有差别的,然而人的爱却是
有差别的。所以人做不到真正的善。

仁爱与兼爱,儒墨两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所有人得到幸福,
其共同点则是都推崇爱的教育,善的行为。但是,人为什么
要做善?人怎样才能得到幸福?所有这些问题如果离开了
贯穿三世十方的因果的道理,单是归于天性与鬼神,就失去了
根本的立足点,又何谈救世良方?

在物欲横流,道德迷失的今天,中国的很多有识之士都在
提倡道德的复兴。无论处方是传统文化还是宗教,无论是
宗教中的佛法还是基督教,似乎只要能教人向善就是好的;
无论鬼神是否存在,似乎只要能让人作恶事时有所畏惧就是
对的。这实际上是非常功利主义的观点,只能救一时,不能
救一世。如果这样,则真善美不可兼得,甚至存在鸿沟不可
逾越。但是,善如果没有真做基础,就是欺骗;真如果没有
善做准则,就会沦为工具。佛法中讲悲智兼备,就是慈悲与
智慧并存:慈悲必须有智慧做基础,智慧必为慈悲而服务。

若是在中国推行真正的佛法,因果的道理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果没有将因果的道理贯彻到底,真实的佛法必将如空中楼阁。
因为只有明了因果的铁则,才会理解真实的自我,人的实相;
才会去追求绝对的幸福,真正的救度。

2009年5月15日金曜日

天边

曾经在打开一个网页时突然听到这首曲子,
从此念念不忘:贺西格的【天边】(Horizon)。
http://www.aizam.cn/MusicPlay/209/mglduu.cn_bfcc6c8c780f677a_2787.html


蒙古的歌曲总是有一种草原的宽广和大气,
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而贺西格的
这首琴曲却是在宽广中充满缠绵的柔情。
忍不住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原是巴雅尔唱的一首情歌,
歌词是这样的:

天边有一对双星 那是我梦中的眼睛
山中有一片晨雾 那是你昨夜的柔情
我要登上 登上山顶 去寻觅雾中的身影
我要跨上 跨上骏马 去追逐遥远的星星 星星
天边有一棵大树 那是我心中的绿萌
远方有一座高山 那是你博大的胸襟
我要树下 树下采撷 去编织美丽的憧憬
我要山下 山下放牧 去追寻你的足印足印
我愿与你策马同行 奔驰在草原的深处
我愿与你展翅飞翔 遨游在蓝天的穹谷 穹谷
http://www.haoting.com/htmusic/91612ht.htm


难怪。只是配了词,总是不如原曲用马头琴
奏出的那样牵动人心,多了许多丰富的想象。
就如同林海的【琵琶语】,填了词虽然也很美,
还是不如曲子那般令人惊艳。

但是在巴雅尔这张同名专辑中,有一首名为
【迷人的杭盖】的歌曲真是佳作。尤其是用蒙语
演唱的部分,令人觉得后面的汉译完全失色。
http://www.haoting.com/htmusic/91617ht.htm


真正的蒙古音乐,还是应该用蒙语来表达吧。
语言离不开文化,也离不开语境。
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其实不仅仅是文字的内容,
还包括音节和语境。

2009年5月14日木曜日

心情日记


这几天有一点心绪不宁。
该做的事积了一堆,却静不下心来。
夜里从学校中间的小径回家,在湖边静立,想起一句词: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不是离情,确是实景。
睡莲开得早,已是莲叶田田。小小的一层一层,露出嫩芽一般的花苞。
有多久没有看过花开,听过鸟鸣?
转眼间已是半生。
记得谁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花开花谢,人走人留。
就这样停停走走,不再记得风景。
只是一望无际的千里烟波。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似是而非的剧情,徒然做了看客。
才知道自己早已深陷其中。

佛经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孤独已是必然,却又离不开爱欲。
爱到深处恨不能以身替代,却是苦乐自当,各有业缘。

任何一条路,走到极致,看到的都是孤独萧瑟的风景吧。
原来姹紫嫣红,只是一时。鹅黄柳绿,年年复生。
即使肃杀如冬日,亦有白雪之纯粹;叶落知秋时,也有枫红之盛景。
如此循环往复,相克相生。却又容不下半分痴缠,丝毫侥幸。
相遇者,必分离;有生者,必死去。不会为谁而变更。